新华社长沙4月2日电自闭症儿童常常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也称为自闭症,它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
有些孩子无论你怎么叫他,他都没有反应;有些孩子到了2岁多,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叶海森提醒,当发现孩子不爱社交、兴趣单一、行为刻板重复的时候,要警惕是否患有孤独症。
医院神经外科教授李学军提醒,如果孤独症儿童能在3岁前开始干预,其预后与发展会更好。有研究表明,大脑中神经细胞具有的可塑性,2-3岁是大脑细胞高速发展的早期,通过对儿童进行早期系统干预,不仅会改善儿童的行为,还能改善大脑功能,改善认知和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行为模式。
叶海森教授提醒,能早期识别孤独症儿童的特征症状,筛查出高危儿童,对孤独症儿童早干预、早治疗是关键的第一步。有5种行为可作为孤独症患儿早期表现强有力的证据,简称“五不”行为:不看或少看、不应或少应、不指或少指、不语或少语、不当。
儿童孤独症是发育障碍的一种类型,通常起病于婴幼儿期,以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行为方式刻板为主要特征。儿童孤独症的治疗以特教培训、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居家生活造成孤独症患儿社交隔离,无法参加户外活动,阻碍了患儿的社交和社会互动技能的发展。专家建议,要多措并举呵护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健康。
这是医院专家推出的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杯中取物”“袋中取物”居家小训练,一起学起来吧!
记者:帅才
制图:左栀子
报道员:程杰、石荣
鸣谢:医院
新华社健康网红工作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