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不是自闭症,却为何活得像个孤独患者 [复制链接]

1#
上周末,我重温了一部老电影,是李连杰和文章主演的《海洋天堂》。豆瓣上评分7.9分,算是国产影片中的良心作品。这部影片主要讲的是王心诚(李连杰饰)独自将7岁的自闭症儿子王大福(文章饰)抚养到21岁的故事。影片无任何特效和技能,无大喜大悲,无大起大落,全程以一种低调朴实的手法描述了这对父子的日常生活。大福两岁时,被确诊为“孤独症患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闭症”。他的妈妈(高圆圆饰)在他7岁时,因意外去世,从此把大福丢给了王心诚一个人。那么,什么是孤独症患者呢?患这种病的人,其表现症状为“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像常人一样去表达感情。人们无从解释这种现象,只好把这类孩子称作“星星的孩子”,就好像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电影中大福就是这样,眼睛永远不知道看向何处,和人说话时也不看人,一只手总是举着,不停地抖动。大福还有一些强迫症,本子一定要摆正,超市架上的饮料一定要对齐,玩具狗一定要放在电视上等等。王心诚本以为可以照顾大福一辈子,然而他被查出肝癌晚期,医生宣告他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面对死亡,也许王心诚不怕,可他死了,大福怎么办?于是王心诚尝试和大福一起沉海离开这个世界。也许是大福命不该绝,他天生水性好,在海中挣脱绳子活了下来。所以王心诚决定用自己仅剩的三个月时间给大福找到以后生活的智障儿童收留所,并耐心的教大福坐公交车,煮鸡蛋,穿衣服等。孤独症患者不同于正常人,他们不能“乖乖听话”,不能快速做出思维反应,不能很快和周边人形成团体,所以在王心诚在教大福基本的生活技能时,也曾因为大福的“笨”发脾气,骂他。但是冷静下来又责怪自己刚才太凶了。一个父亲对自闭症儿子的欲言又止,噙在嘴边的爱和无奈,被李连杰饰演的入木三分,令人动容。—“大福啊,如果爸爸有一天不能陪你了,你会不会想我?”—“你会不会想我?”(大福木讷地重复)—“我会想你的。”王心诚坐在床边喃喃自语的重复这句话“我会想你的”,“我当然会想你的”。最终,王心诚去世后,大福开始学着自己一个人穿衣、吃饭、坐公交,令人悲喜交集。电影看完,我想到了一位我认识的孤独症患者。那是年3月,我去参加海恩教育举办的第20期“爱的唤醒”体验课,在课堂中,大约从全国各地来了一百余人,经过分组后,我们10人一组,那个“孤独症患者”就被分在了我们组,而且还坐在我旁边的位置。他看上去二十出头,有点木讷内向,长得很好看。但上课的时候,他的身体不停地摇晃,我本想让他不要摇,没好意思。后来他突然问我是哪里人,我小声的告诉他,我是山西人。他大概是没听清,凑过来很大声的问我,什么?哪里人?当时除了陈航武老师在讲台上讲课的声音,周围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到,结果被他这么一嗓子问,在静谧的教室里显得格外刺耳。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看向我们这边,我有点不好意思,便不再搭理他。后来的小组活动,每次分享时,他都只笑不说,要不就是“不知道说什么”。刚开始,我以为他只是内敛,结果几天相处下来,觉得他很怪,怪在每次吃饭时,他妈妈都要过来问他吃饱没,要不要午休这样的问题。我心里想,都这么大人了,妈妈还要操心这些问题?直到后来,通过别的同学,我才知道他是抑郁症+自闭症患者。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来听课了。在这之前,航武老师就曾在公益课上给他做过一次大型个案处理,那次个案对他稍有触动和影响,于是他妈妈就带着他不断地来听航武老师的课,期望在课堂和各个体验中,将儿子的自闭症治愈好。再后来,他妈妈打电话给“爱的唤醒“课程组,电话里激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恩。她说,她的儿子正在逐渐变好,他每天都会听航武老师的音频课,听他的直播,看视频课,并且开始主动要求学车,注重自己的打扮,好像还喜欢上了一个姑娘,也愿意开口叫妈妈,笑容变得多起来。她一边说一边哭泣,那是喜悦的泪水,是感动的泪水,是十几年后再次听儿子喊妈妈时的不知所措。现在他妈妈正准备儿子状态再好一点后,就送他去上“爱的唤醒”实修课。她相信,实修课里那些更抵达灵魂深处和心灵深处的体验和认知,会让她的儿子重新变得阳光健康起来。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有些天使只是上帝给了他们不一样的考验,所以才让他看起来与众不同。那么,说到底,“爱的唤醒”到底是一个什么课呢?最初我去的时候,是抱着一种挑衅的态度去的,就是想看看什么大师能把我的爱唤醒。果不其然,老师不仅会唤醒爱,还会唤醒过去曾受过的所有痛苦和伤害,看到自己不曾注意的,听到自己忽略的,感受自己遗忘的。听起来是不是很残忍?是的!人如果想坦荡荡的、全身心的、人心合一的感受爱和幸福,就必须面对无数个心灵碎片,这些碎片上,贴满了标签和隐忍。也许是一次失败的经历,一次荒唐的恋爱,一段不能忘记的回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无论它是什么,好的还是坏的,都让我们迷茫过、失落过,也许有些至今还影响着我们,阻碍着我们潇洒痛快的做自己,所以我们要疗愈这些碎片。在课程的一个个体验中,我看到自己隐藏多年的内在小孩,看到孤独痛苦的自己,看到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影响,看到求职路上的孤独和迷惘。当我敢于直视那些痛苦时,我发现自己可以不是一个“会说段子的抑郁症”。我不是孤独症患者,却时常感到孤独。我没有病,却时常觉得自己是病态的。我不知道是自己的问题,还是这个社会的问题。但是我知道,凭我自己的一己之力难以改变世界,我能做的就是先改变我自己。也许你也一样,想唤醒婚姻里的不被理解,想看到生命中不被接纳的时刻。当我们不愿意再接受这些,可以勇敢的跟它说“NO”,那才是我们真正做自己的开始。往期“爱的唤醒”精彩瞬间Providedbyhaien.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