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尾崎将也自编自导的电影,讲述了自闭症女孩找到了如何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从自卑怯懦、讲话和走路都令人感觉“奇奇怪怪”,直到可以自如地给上司提供工作建议、自信地在大路上奔跑,电影给人的感觉确实是“越来越宽敞”;
#情感点评大赏#
高中毕业后闲散在家5年的小沼真实,在被父亲安排的工作中少有成就感,她患有轻度自闭症,早早退学,有些病理上的自卑,常常缄默,语言显著异常(比如小沼在和爸爸沟通的时候通常只简单回复“哦”“好”,不再有更多说辞),但其高水平的视觉——空间技巧或机械记忆能力,却与其他方面开成鲜明对比;
其实无论是自闭症也好,寻常人也罢,善于挖掘自身潜能,用心做事,总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当然,也要懂得“趋利避害”,跨越一些门槛。
首先,正视自己的“不完美”
没有谁能做到十全十美,天赋异禀的背后,总会有一些“力不能支”
周围的世界,我们总会看到特别有光芒的人,他们所发出的能量,或是所展现出来的专业素质,往往令我们望尘莫及,
然而,他们“光圈儿”之外的世界或许并不那么灵光,就像患有自闭症的小沼,行为木讷,不太与环境合得来,但绘画带给她的赋能太强了,以至旁人可以自动忽视或者无视她的弱项,
其实,她的绘画天赋并非看似的与生俱来那么简单,因为任何“天赋”,如果不加以强化训练,最终也只能泯然众人;
但小沼在绘画下的功夫,从来就不少,她的“宝箱”里有厚厚的临摹,几乎每天都在画,
这里影片也透露出一个细节:直到小沼的同事辽太郎找到她家里,她爸爸才知道女儿原来是会画画的,可见在之前的漫长岁月里,父亲对女儿个人空间的保护有多么地彻底,
而自闭症的人,看起来与别人异,似乎迟钝、格路、不合群,而内心其实极为丰富,她们看这个世界更加清晰,有丰满、独立、“自我”的灵魂;
从讲座中“落跑”:
小沼被邀请去参加一个为挽救自闭症儿童而开设的讲座,在座有很多和她童年时一样境况的孩子,主办方想通过她讲述自己的经历——即如何从自闭中走出来这个过程,来激励现场的听众,
然而其实小沼也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走了出来,她仍旧没有办法在众目睽睽之下侃侃而谈,观众席后方有一个始终低着头的自闭症小姑娘,显然对这种“目的性明显”的座谈会没有丝毫兴趣,而座位上的家长们却齐刷刷地向小沼投来期待的目光,
台上的小沼和主持配合聊了一会儿,最后抛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是“我并没觉得自己融入社会了”,而后转身离座;
但她一定没想到后座上的小姑娘会追出来,拿出一颗亮晶晶的玻璃球送给小沼,那颗玻璃球在阳光下斑斓夺目,像极了她童年时所喜爱、却被母亲撇掉的宝贝盒子里的一颗~
也许从那时起,小小的她便被动接收了一种错觉:天生和别人不一样的孩子,连拥有自己的爱好都是罪过;
这份感受埋在小沼的心里,伴随她从童年走到成年,玻璃球在她的世界被雪藏,后来父母分开,小沼也没有对任何人公开过她对画画的喜爱,
她怕,一旦自己的“秘密”被公开,她会再度被嘲笑、被否定、被剥夺,就像她小时候,在废弃物的乱堆中寻找她喜爱的小物什被同学嗤笑,像那颗美丽的珠子不经商量就被清出家门一样;
童年带给你的东西,往往需要半生来消化;而不得不承认的是,生命当中有些能量之所以积聚,恰恰就有痛苦和磨难的功劳。
你的能力,给了你说“不”的底气
电影当中有个点,便是让人看了很“舒畅”的:
当小沼的母亲邀请她搬过去一块儿住的时候,小沼拒绝了,只有少倾的犹疑;
是的,这或许是很多个无眠的夜里,小沼都极为渴望的事——有母亲在身边;
即便母亲曾剥夺过她的兴趣,但如若同住,或许至少有补救的时机,但自从父母分开以后,母女俩极少见面,也似乎因为在母亲看来丑小鸭一般存在的小沼,无法让她产生优越和满足感呢?未可知;
为数不多的关心问候里,更多的是对小沼择业方面的干涉和能力的质疑,小沼既渴望享受母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又对这关系的现状充满失望;
“和我一块儿住吧!难道你不想吗?”母亲此时的邀请真的不是时候,现在的小沼已经从丑小鸭向天鹅蜕变了,如果在她还是不起眼的丑小鸭,不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