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是一种针对孤独症孩子行为训练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将一个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与顺序分为更小的目标。简单来讲就是把一个相对复杂的行为进行简化拆分,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通过一定的方式或顺序让孩子逐渐掌握这一行为。而这种方法在孤独症孩子的干预中也是较为常见的方法,但想要用好,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与技巧,才能帮助孩子得到更好的干预效果。
所以本次,我们就为家长们准备了一些关于ABA训练的一些注意事项与方法,希望可以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孩子每次干预的目标,家长们要有明确概念,如这次干预主要是提升哪项能力,或是要孩子巩固、掌握哪项技能的某一环节等。并且不要在一次的干预中加入过多的目标,这样反而会分散孩子在干预过程中的注意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干预时,一次定一个目标即可,切勿贪多。
第二点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辅助,在孩子学习新的内容或技能时,往往不能独立完成,所以这时孩子就会需要家长的示范与辅助,让孩子了解该如何开始,开始又该怎么做等。在这个过程中当家长为孩子进行示范并辅助孩子完成一次后,可鼓励孩子自己进行。
后续,家长面可以在孩子尝试一次后,再为孩子示范,并辅助孩子完成。同时,随着孩子能力的提升,家长们要逐步的淡出辅助。比如刚开始的时候孩子需要家长全程辅助,慢慢通过学习与练习孩子逐渐掌握了一些,这时家长们就可以在鼓励孩子的同时,尝试撤出对孩子的辅助,仅在孩子未熟悉的地方给予孩子提醒或辅助,这样逐步撤出对孩子的辅助以及提醒,直到孩子掌握。
但要注意的是,在辅助孩子时,家长们可多采用无声的身体辅助,尽量减少声音上的辅助或提醒。因为在长期的干预训练中,孩子对于声音上的辅助或是提醒相对会产生较大的依赖,导致辅助撤出的难度增加。同时,在干预过程中也不要让孩子连续失败,这样容易让孩子失去信心与进行下去的兴趣。
最后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干预时的指令,一方面要清晰简洁,方便孩子理解。另一方面,在刚开始干预的时候,家长也可用较为夸张的语气语调来发出指令,以此来调动孩子的兴趣,提升孩子干预时的注意力。并在后续的干预中,慢慢恢复到自然的状态。
另外,也建议家长们,在发指令时不要说多余的话,如果孩子听到了指令但不知道如何去做,那么家长可以通过肢体上的辅助、提醒或是引导来帮助孩子。而在整个干预的过程中家长也要保持耐心,尽量不要出现不耐烦的情绪,多以鼓励的态度对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