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冬至日是一年里最漫长的一个黑夜,也是一年中最大的一个坎。迈过去,从这一日开始,阳光渐强,春天就向我们走来了。
距离年还剩8天,一位时尚媒体的总裁却自楼上向那无尽的黑暗纵身跃去,永远地结束在40岁。
听到这惊人消息的时候,大家正在办公室热热闹闹地准备过节。初听,摇头,以为是谣言。再去确认,却是事实。让人不禁泪流满面。
当他选择如此惨烈的方式告别人世的时候,那一刻,那个头脑聪慧、活跃的他,在经历着什么?是什么让他对这个世界和对自己彻底的绝望?
关于他自杀的原因,说法不一。有人说是严重的抑郁症,有人说是做公司欠债巨大。
然而抑郁症,就像带着*气的雾霾,无声无息地到来,可能被吞噬者自己都不知道。更何况,作为最孤独的创业者,你永远没有机会知道他人前人后的真实状态。
其实除了商业大佬们很多明星也同样饱受心理疾病的困扰。
周星驰:孤独症
星爷最近被爆出疑似患有孤独症,曾经和他共事过的有些明星表示他很难相处,虽然是演戏天才却不知与人相处,这些症状倒是和孤独症一致,孤独症患者会表现出与人交流障碍,然而却在某一方面有过人的才能。
陈奕迅:外向孤独症
陈奕迅直言过这首歌好像在唱自己:“《孤独患者》,让我很有认同感,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这样,就是一个‘外向的孤独患者’,真的很有共鸣。做艺人,当聚光灯照在你身上时,是不能喊停的,只有回到家才够自在。”
张国荣:抑郁症
张国荣患抑郁症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了,张国荣生前挚友陈淑芬女士透露他患这个病就是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控制,比如他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手、脚有时候都没有办法控制,因为是明星,他连看医生都不敢去看,去药店买抗抑郁的药都会被媒体写成有精神病。
陈淑芬透露,张国荣之所以会患抑郁症是多年累积下来的,他非常介意演唱会,但却深受打击,他很多事情只能闷在心里,不能说出来。
张智霖:幽室恐惧症
张智霖在自己的博客里透露曾患有“幽室恐惧症”,自从拍完《陆小凤传奇》之后,这个病都未治好过,因剧情需要躺进棺材里,从躺进去那一刻,盖子合起来的一刹那开始,恐惧就产生了。张智霖说那是一种窒息的感觉,很想挣脱,很辛苦。他以为戏拍完就没事了,可是却不尽然。
*子佼:信息焦虑症
*子佼助理透露说,*子佼为充实节目内容,经常需要搜集日本流行情报和数据,长期下来,竟然得了罕见的“信息焦虑症”,这种症状表现为对信息的渴求和害怕遗漏消息。
他每天要看十几份报纸,包括台湾、香港和日本等地的报刊以及网络电子报,只要是最新最快的信息,都希望能够迅速获得,如发现有自己不知道的新鲜事,他的内心就会极度恐慌!
梁朝伟:自闭症
梁朝伟在生活中也是很少与人交流的,早前参加电视节目《名人面对面》时,梁朝伟坦言:父母离异在他的心里留下了至深的阴影。小时候的梁朝伟,由于害怕别人问起家里的事,梁朝伟索性就习惯性地把自己封闭起来,怕去学校,怕和小朋友沟通,因此变得越来越孤僻。那时他除了不会表达自己,在人多时还会害怕,深陷“自闭”的泥潭。
如何识别抑郁症:
每个人体验到丧失性的事件后都会有一些心理抑郁的反应。但如果感觉:
该开心的时候开心不起来,没有愉快的体验
想要做的事却没有动力去做
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
思维变慢、感觉脑力不够用
存在睡眠问题、身体不适、没有原因的疲乏感
有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感到自己不成功、对将来感到无望、过度内疚自责等
出现自杀行为
对学习、人际关系、工作或者家庭生活造成明显影响,自己用以往的经验难以应对
当这些表现足够严重、足够多的人,且持续两周以上,医院确认是否符合抑郁症标准了。如果无法自行摆脱,要及时请求专业人员帮助。
抑郁症也有程度之分,应该如何医治?
轻度到中度的抑郁症患者,可选择单用心理治疗方式来治疗。如果病情严重,比如已经不愿意讲话、思考交流困难、甚至不愿意动的情况需要优先考虑药物治疗。
重症的患者会感到个人没有办法努力了,因此通过药物治疗短时间内——比如两三个月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是药物治疗的优势。但药物治疗的缺点是,单用药物治疗复发率相对较高;而心理治疗,虽然通过重复谈话的方式取得疗效较慢,但复发率相对较低。
心理治疗方面,得到科学研究证据最多的是认知行为治疗,因此一般治疗指南中会首先推荐认知行为治疗。
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体验:
抑郁症患者的内心是非常恐怖的,是黑暗的、看不到任何光的。如果把人的内心比作大厦的话,你感到的是大厦在一层一层地坍塌。
抑郁是焦虑达到极端的一种表现。
你焦虑过头了,你觉得做任何努力都无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
别人眼里能感受到的美,我却无法感受到。
得抑郁症之前,你觉得思维特别活跃,得抑郁症之后,你觉得思维越来越慢,就像水一样,停滞在那里,开始发臭了。
重度抑郁症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地狱,而这个地狱的的确确完全是心造的。
重新理解抑郁
古时,就有一类人,处于相似的精神状态,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活动减少,甚至有消极轻生的念头和行为等。但那时没有“抑郁症”这个定义。
抑郁症对为此疾患所苦的人有两方面的影响:
好的方面是增加了确定性,有了“就是如此”或者“不过如此”的掌控感;
坏的方面是,一顶疾病的帽子从此戴在头上,催眠般地压制着向非抑郁转换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在被诊断为抑郁症之后,所有跟这个诊断相反的自我呈现,都需要无意甚至某种程度地有意压抑,从而导致抑郁状态的难愈。
曾经弗洛伊德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直觉,发现了哀伤与抑郁的差异。前者是正常的情绪低落,而后者是病理性的。
能够充分哀伤的人,就不会抑郁。
成长必须以哀伤为代价。所有文明的仪式行为,都是为了以哀伤对付丧失。成人仪式对孩子、婚礼对单身、产假对女孩等诸如此类的仪式,虽步步惊心却步步成长。如果这些仪式还是不能让我们跟过去一刀两断,那抑郁就是我们对丧失所做的最有效的补偿。
抑郁症与躁狂症,是双相情感障碍,应该被看成健康状态的两个端点。
忙是行为和内心的双重兴奋(躁狂),为此需要付出相反的情绪的代价。
抑郁与躁狂是互为表里的状态。抑郁是对躁狂的防御或者掩饰。
这就是自恋的人经常会有“淡淡的抑郁”的原因。他们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而且还经常被幻想的事实证明的确无所不能。一旦残酷的现实不再给他们的自恋面子,抑郁就是他们对自己的最好交代了。
佛教的正念在治疗抑郁症上有明确的疗效。正念,就是全然觉知此时此刻的自我的一切。当下的喜怒哀乐,已经是生命全部的意义——活着的最好状态是没有过去,只有此身此口此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