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往期回顾丨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复制链接]

1#

主讲专家:医院康复科李丹丹

《空中导医台》

名医专家走出诊室,做客直播室,从专业的医学角度,科学帮助听众答疑解惑。

李丹丹

医院康复科

学术资料吉林省神经康复委员会委员。本科学历。年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曾在长医院工作2年,积累丰富的内科临床经验。医院进修1年,医院进修学习康复专业,掌握足够的康复理论知识与技术。擅长运用中医药及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风湿、软伤类疾病等。

什么是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影响发育的疾病。谱系是指症状的范围及严重程度,近年来越来越多见,是导致儿童精神残疾最常见的疾病。

孤独症谱系障碍有哪些表现?

孤独症谱系障碍临床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局限的兴趣及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模式。

目前,孤独症的发病原因还不清楚,没有可靠的药物治疗,基本依靠家庭、医院的精神心理指导、培训等,但这些治疗方法基本是“治标不治本”,孤独症的治疗仍是世界性难题。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肠道微生态存在一定异常。肠道微生物可通过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机制(“肠--脑轴”)影响大脑的功能及患者的行为,因此认为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进行调节可改善孤独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治疗

由消化内科杨云生教授团队、小儿内科邹丽萍团队牵头,联合麻醉科等多个专科的多名专家组成联合会诊组,致力于肠道微生态调节手段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

肠道微生态重建治疗,是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将健康人体的肠道微生态移植物,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患者肠道微生态结构的治疗手段。

目前已接受治疗的患儿在精神、情绪、学习、进食习惯、消化道症状等多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安全性良好。

经过近几十年的广泛研究,现在已经证实孤独症与父母教养方式无因果关系,而所谓的一部分孤独症父母表现的冷漠和教养形式化、其双生子同病发生率高、同胞同病发生率高等现实表明父母可能存在轻度的类似症状,所以他们对孩子感情淡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学因素在孤独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然而单纯的遗传因素不能解释孤独症近年来发生率增高的现象,所以环境因素的作用也是专业讨论的重点。

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表现是由于发育方面的种种障碍所引起的,始于出生时或者婴幼儿期,随着大脑功能研究技术的提高,人们正在逐渐认识到孤独症脑发育方面的问题,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孤独症的发生是大脑器质性病变的问题,与父母抚养孩子的方式没有因果关系。一些精神学家曾经认为,孤独症儿童是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目前这种观点已逐渐被否定了。尽管目前孤独症发病率的增高与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诊断标准变化等因素有关,但是绝对数字上升也是事实。因此环境致病因素依然是学者们探究的一个方向。

综合有关研究,学者趋向于认为存在孤独症遗传易患性的儿童,在诸如感染、宫内或围生期损伤等环境有害因素影响下(第二次打击学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从而导致自婴儿时期开始,在感知觉以及认知加工等神经系统高级功能方面有异于正常发育的儿童,表现为孤独症。

综合来源:医院医院、合民言语康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