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陈达德讲什么是疑似自闭症 [复制链接]

1#
宝宝两岁半了,别的孩子都开始说话了,我的孩子连基本的爸爸妈妈都不会,叫他名字也不回应,每天只喜欢玩他的玩具车,跟别的小朋友待在一起就会走开。有朋友说我孩子像自闭症的症状,医院检查说是疑似自闭症,这代表孩子是正常的吗?最近有位妈妈跟我聊天这样说道。

陈达德毕业于台湾大学医学院,拥有康复医学与外科医学双硕士学位,拥有两岸临床执业医师与临床职能治疗师双医师证照。他专长于儿童发展与儿童康复医疗领域,尤其专攻于感觉处理相关治疗与应用,涉及发展迟缓、自闭多动、情绪行为与社交互动障碍等核心议题,具有二十多年的丰富临床与产学合作经验,横跨医疗、特教与机构三大早疗体系的业务创新与发展,业务领域专长于儿童发展健检与功能评估,儿童发展障碍早期筛检,感觉处理失调,感觉统合障碍,发展性动作协调障碍,全面行发展迟缓,自闭症,主力已障碍与多动症,智力发展障碍,学习障碍,心理情绪障碍,社会行为问题,生活自理障碍,环境改造涉及与辅具使用建议等。

什么是疑似自闭症

所谓“疑似”,意思就是孩子的种种行为表现,跟自闭症的表现很相似,或者某些表现是一样的,但是却又不满足自闭症的典型表现。比如孩子不说话,尽管自闭症的诊断标准之一是包括语言能力的沟通障碍,但是大家别忘了,单纯的语言发育迟缓也是有语言能力落后的表现。发育迟缓不一定是自闭症,但是自闭症一定伴随某些能力上的迟缓。而孩子在三岁后不跟别的小朋友玩,虽然是社交能力落后的典型表现,但是也有可能是孩子本身性格的因素使然。自闭症的判断标准,是孩子的社会沟通互动在诸多情境下有障碍(包括社会情绪互惠性、非口语沟通能力、关系发展/维持/理解能力),且伴有病态程度的局限重复行为、兴趣与活动表现(DSM-V版标准);一般只要有其中任一项的表现,几乎是会被认为是”疑似自闭的”,但是如果不能满足一定条件的行为表现(例如社会沟通互动部分所有障碍都要满足、局限重复行为表现部分则至少要满足两项以上,且不是整体发展迟缓的),严格来说是不能被判断为自闭症的。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会别诊断为“疑似自闭症”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一般3岁以内的孩子,医院不会轻易给予自闭症的确诊的。即便是孩子的行为表现已经跟自闭症表现高度重合,医院更多还是会诊断为疑似自闭症或者发育迟缓。因为孩子年龄过小,语言、社会以及游戏功能发展本就处于早期能力有限阶段,再加上幼儿可塑性更高,有的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和认知等能力发展,逐渐会追上来。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更多的会被判断为“疑似自闭症”。

那么疑似就不需要干预/训练了吗?

不是的。决定孩子要不要干预/训练的因素不是孩子是否有自闭症,而是孩子是否有能力上的落后以及其伴随的困扰。在这个任何时候任何人都讲究培优的时代,发现孩子有某些能力的不足,家长就更应该及时重视,并且积极行动,给孩子做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我们才能帮孩子更快地追上同龄人,并且帮助他后续能力更好的发展。所以当家长得到孩子“疑似自闭症”的诊断时,不要过于惊慌,但也要足够重视,理性对待。年4月11日、12日在北京,陈教授带您了解自闭症与疑似自闭症,帮您正确认识自己孩子的问题,助您家孩子重新回归正常生活与学习。还想了解更多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