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大庆凯爸
编辑:蜗牛加油站
图片:图片来自网络
说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
作者简介:大庆凯爸,周岩,一位13岁自闭症孩子的爸爸,一直从事自闭症康复工作,现主要从事大龄自闭症群体的康复工作。
刚才分享了一篇薄老师关于语言训练的文章,感触很多。现在很多家长都在犯一个错误,就是要孩子“说话”,这也成为了一些家长衡量一个老师好与坏的标准,对此本人有一些自己的不同看法和一些带孩子的经验,和大家探讨,也算是对一些提出此问题家长们的一个回答吧。为什么谈这个问题,曾看过一份文件,30/的自闭症儿童终生没有语言或者是只能说有限的单词,怎么办,下面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语言?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家长,在我跟她说她家孩子有语言障碍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那种不屑和怀疑的眼光,至今让我难以忘记。那个孩子五岁,能背很多唐诗,而且发音清晰。当我问他奶奶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他给我背了一首唐诗。我又让他跟我仿说,妈妈,我有尿了,我要去厕所。他却说不上来。这个问题说明什么,我认为就是家长对什么是“说话”和有“语言”没有明确的认识。
1、什么是语言?
语言是指与人交流及交往的工具,目的是人际沟通。说话又是什么,它只是一种发声,比如鹦鹉,它还能学舌,你不能说它有语言,它只是在重复你所说过的,它不是语言,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谈不上语言,只不过是一种发音而已。
2、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循序渐近的,内蕴思想,包含逻辑,很多时候不是你想让孩子说话就能说的,是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爱重复。二是发音异常,没音调,节奏也不对,不是太快就是太慢。三是喋喋不休。这都是表象的问题。
二语言的分类
语言分为内部语言、外部语言和工具语言。
1、内部语言
内部语言就是指孩子理解和认知能力,是任何语言的基础。
凯凯5周岁才会叫爸爸,但是在他会叫爸爸前,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一直在告诉他,我是爸爸,他是凯凯,同时配合的是手势等肢体语言。经过反复的告知,在我问谁是爸爸,谁是凯凯的时候,他可以很正确地指出来,虽然他表达不出,但是内心非常清楚。
还有就是,凯凯小时候特别喜欢去菜市场,我就每天早起,只要他眼睛看到或者手能摸到的东西,我都不厌其烦告诉他,最后再泛化为我说什么他都能正确地指给我,这就是内部的语言和认知。再延伸为我拿了好多卡片,拿出一张,凯凯就可以拿出卡片去跟实物配对,这个过程很简单也很复杂。这个方式的缺点就是,凯爸招了很多白眼,但是凯爸后来也认识了许多热心人。最后他们会主动跟凯凯沟通,比如苹果在哪,凯凯会指认,通过这种方式,凯凯的内部语言和认知也增强了很多,这不就是人际交往吗?所以凯爸认为社会的问题应该到社会中去解决。这个内部语言最后转化出来的结果就是当凯凯的外部语言出来的时候,表达地非常精确,认知速度也极快,蔬菜、水果,很多老师没教就表达出来了,最有趣的是有一次老师拿出一张卡片的时候,还没等提问,凯凯就告诉他,茅台酒。这个凯爸在超市里已练习过很多次了。以此类推,上超市就可以练食品分类,上商场可以练习认识服装,比如毛衣和裤子。说白了就是语言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这个我认为不难,难在你要豁出去面子。可能对于一些大人物来说,面子很值钱,但对于我这样的小人物吗,嘻嘻,啥都没儿子重要……
2、外部语言
外部语言,就是正确或者精确的表达能力。
这是我反复跟年轻家长提及的一个问题。不是说的越多越好,而是表达地准确率有多高。举例来说,到现在为止,我和凯凯的语言交流都是很简单实用的。我的观点是:能用两个字正确表达和沟通的问题,尽量不用第三个字,一切表达沟通的范围以他能理解的范围。因为我发现,很多自闭症孩子都是被逼的不到非说不可的时候绝不说话,但是由于家长认为孩子必须得多说,所以孩子不得不说,最后被家长被逼的痛苦不堪。套用歌手刘欢的一句话,有理不在声高。用到自闭症孩子身上,就是说对就行,没必要说很多。被逼无奈另一种表达方式就是喋喋不休,那么到后期你会发现会把你逼疯。这点请家长注意。
3、工具语言
其实孤独症孩子的语言训练不是以发音为目的,而是以沟通交流实用为目的,不仅仅是发音说话。我们知道思想有除语言以外的其他表达方式,那就是非语言交流。据有关专家研究,30%的信息交流是通过语言传递的,65%的信息交流是通过非语言传递的,比如眉目传情呀,一个眼神过去就知道想要干什么,你还用说话吗?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