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都觉得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个罕见病,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实际上,ASD目前已成为全球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严重疾病之一。据年《中国孤独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我国ASD家庭接近万,0岁~14岁的ASD儿童超过万。而近几年,数据还在不断攀升。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会觉得ASD孩子不多呢?
因为每一个孩子在自己父母眼中都是最好的:说话晚,那是俺贵人语迟;不和别人交流,玩小汽车玩具的时候只喜欢转车轮,对别的部件都不感兴趣,那是我们喜欢探索自己的世界,性格内秀;叫名字不理你,自己该干啥干啥,那是俺干事情专心……
所以,父母家人往往感觉不到自己孩子的不同,而医生和老师看到的孩子更多,知道正常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更能发现患有ASD的孩子。这些“星星的孩子”典型特点是:性格孤僻,行为刻板、兴趣狭隘,但是,症状轻重表现不同,不了解相关知识的家长,往往会延误这些“星星的孩子”的诊治。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早期识别ASD的孩子呢?请参照以下预警征:
3月龄不注视人脸,逗引时不发音或不会笑
6月龄对照看者没有微笑,没有眼神交流
9月龄还不能发出咿呀等声音
12月龄还不能用手指物体引起大人注意,对自己的名字没反应;显得特别乖,一点也不粘大人,走开也不哭闹;不会张开双臂让爸妈抱,爸妈抱时没有高兴感觉甚至拒绝
16月龄时还无法说出一个字
18月龄孩子总是喜欢自己玩某个玩具,对周围环境不在意
24月龄时还没有想象(假装)游戏
24月龄时还还不能说出词语,兴趣刻板、单一
3岁不能与其他儿童交流、游戏,不会说自己的名字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预警表现,或者怀疑孩子有自闭问题后,医院就诊,千万不要讳疾忌医,盲听盲信一些偏方,对ASD孩子进行所谓“气功、针灸、神经营养因子、高压氧、输免疫球蛋白等”错误治疗,给不法机构缴纳智商税。咱们治疗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摘掉“自闭症”的帽子,通过各种方法改善孩子的社交、合作、独立生活的能力,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甚至获得有报酬的工作,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