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5岁自闭症男孩经亲戚介绍,慕名来济,指名 [复制链接]

1#
贵阳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txbyjgh.com/m/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清晨,太阳初升,阳光透过玻璃窗散落在一楼大厅一对父子身上。

小男孩名叫乐乐(化名),今年5岁,小脸白皙且清瘦,脸色却呆板,愁眉双锁,仿佛乌云密布,眼睛里露着愁苦惆怅的神色,嘴唇翕动却又不出一句话来,完全没有这个年龄孩子应有的活泼洒脱。据了解,乐乐饱受自闭症困扰,乐乐一岁时会走路,会无意识喊“爸爸、妈妈”,2-3岁时会说2-3个字的句子,后来随着年纪增长,语言表达能力却未见提升,吐字不清晰,语言节奏韵律较差,唇舌运动协调能力欠佳,不会卷舌翘舌,无法进行正常的语言沟通交流,语言发育水平明显落后同龄人。5岁以前,乐乐家长曾带着乐乐辗转多地求诊,但是效果也是微乎其微,毫无起色。去年,乐乐在幼儿园上学,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安坐能力差,理解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差,无法进行语言沟通,受教困难,被学校劝退。眼看孩子到了要上小学的年纪,乐乐家人可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乐乐爸爸四处打听,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亲戚家的小侄子润润(化名)以前不爱与人交流、与父母也缺乏亲密感、说话也不利索、具有多种重复性行为和奇异爱好,在学校也不能配合老师完成游戏,有严重的社交障碍,润润的症状表现和乐乐颇为相似。

但润润治疗了3个疗程,现在的润润像是变了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小话痨”,并且润润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大幅提升,说话吐字也非常清晰,在幼儿园与老师同学相处的都很融洽。润润妈妈还说现在的润润还可以背诵儿歌、唐诗,课堂上,遵守纪律,可以理解老师的语言,准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字也工整了许多,获得老师的高度表扬。

王绍志主任表示:

自己最开心的就是看到患儿康复,回归正常校园生活。

01:08

经亲戚介绍,乐医院电话,指定求助王绍志主任!并且第二天就带着乐乐到院就诊,经王绍志耐心看诊,与乐乐爸爸和乐乐的交流,又做了些检查,结果乐乐被诊断为特定性言语构音障碍+轻度孤独症谱系障碍。

王绍志主任安慰乐乐爸爸:孩子是轻度的孤谱,不用担心,估计治疗一个疗程就会有效果的,乐乐不久就会像润润一样健康成长的,不会耽误孩子上小学的。乐乐爸爸的眼里又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小火苗!

那么很多自闭症孩子伴有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那造成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我们又该如何给孩子做干预训练?

Q

导致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

1、语言理解困难

35%以上的自闭症儿童很难发展出具有功能性的语言沟通能力,发展出语言的自闭儿童也可能还有语言理解的困难,常常是用语言表面的词句意思去解释,而不能体会抽象的意义。

举个例子,我们常说的“流血不如流汗”,他就只能理解“流血”和“流汗”,想不透其中隐含的关系,像这种抽象的意义对他们是极困难的。

所以他们听话都只是听表面的意思。

2、认知学习较慢

因为自闭症孩子的认知有差池,所以相对的,所掌握的语汇也比较缺乏,通常他们都是使用具体的语汇,如名词(东西、人物的名词)、动词(动作的名词),我要吃XX、我要买XX等等,这些是比较容易学的。

对于形容词、副词、虚词等抽象的用字就很难理解了,像很高兴、悲伤、因为、所以、虽然等,这些都对于他们很难学会并灵活运用。

3、语法不熟

虽然有些自闭症孩子掌握的语汇并不少,但把它们组合起来使用的能力就比较不尽如人意了。

他们通常使用的都是简单句或命令句,我要做XX、去买XX,少用疑问句或因果关系的表达语句。

“我可不可以?、你如果XX就会XX”等的复杂句,他们很少理解或使用。

4、叙述能力弱

有些高功能自闭症孩子虽已有表达或转述一些事情的能力,但能很难把整个故事做详细而有系统的叙述。

通常都是要别人问一句,他答一句,他们自己无法有结构地叙述或组织一个故事。

该如何给孩子做语言方面的干预训练呢?

模仿:从大动作开始,每天从做早操、体能活动、蹦蹦跳跳等大动作开始模仿,进展到听指令做动作,如手举起来,转圈圈等。

增加口腔自主性动作能力:从啊、啦˙˙˙等开始模仿,再是模仿拟声词,先用拟声词建立发音技巧,如小狗来了汪汪汪、小猫来了喵喵喵、电话响了铃铃铃等,比较容易让他学习,增加口腔动作计划能力;再来是仿说语词、片语、句子等循序渐进,再自动说、问答、叙述故事等。

发展认知:扩展他的生活经验,让他了解每件事和认知结合,才不会流于只仿说而不意会,所以要教小猫时应要让他同时看到小猫或图片,才发出小猫、喵喵等声音。口语和认知的结合是相当重要的。

其他建议:提供功能性沟通工具,在孩子还不会口语沟通时,可使用一些其他沟通方式,如使用手势、动作、指图片等的综合沟通法。

王绍志主任表示:

总的来说,对于自闭症孩子例如乐乐这种言语问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训练。增加他的沟通动机,不要太快速满足孩子,制造他的沟通需求,他才有机会跟你做沟通、互动。

一定要随机教学,孩子摸到什么,看到什么,就可以告诉他,慢慢地增加他的认知,随时都是适当的教学机会和情境。

重复的累积,孩子会在长期记忆达到时,在适当情景发展出自己的口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