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孟郊每一个孤僻的孩子都在等待爱的出现 [复制链接]

1#

孩子生来性格孤僻,独来独往,不善与人交流,那父母一定会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很多人会做出这样地选择/p>

要么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觉得老天没有开眼,给自己托了这么个不争气的凡胎;

要么埋怨自己上辈子一定造了什么孽;

要么打骂孩子不争气;

或者四处奔走遍寻名医,希望治好孩子的病。

无论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造成,所有孤僻的孩子都需要爱,爱比任何的灵丹妙药都管用。

诗人孟郊是生性孤僻,不跟邻居玩耍,不与同学结交,用现在的话来说,自闭症。怎么办?

孟郊的父亲不是什么大官,只是昆山的一个县尉,相当于县里负责治安的。各位,是不是一听官职,还可以?错了,古代社会政府也穷得叮当响。所谓县尉无非是几文钱,几斗米的待遇。能保住全家人的温饱就不错了,哪还给孩子看得起病!

所幸,孟郊有一个让他自豪的母亲。母亲虽不是出身名门,但也不比那些大家闺秀差。家贫志不贫,粗茶淡饭,缝补衣裳,谆谆教诲,风雨相伴,母亲用最原始,且有效的方法:言行,教育孟郊。

母亲灯下做针线,孟郊伏案做学问。此情此景,一直陪伴孟郊到了四十岁。此时,孟郊的学问已经相当深厚。他望着灯下日渐老去的母亲,不由得泪流不止。

多年来,母亲一直鼓励他走出去,去参加乡试,贡试,直到天子脚下去参加殿试,向着更广阔的天地走去。但他没有行动,母亲并不强求,只是不停地在为他鼓劲。

他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内心的胆怯让他一次又一次放下手里的包袱,停止迈出的步伐。四十岁了,再不启程就老了。

于是,他听从了母亲的建议,刻苦学习。终于在第二年,四十一岁时,考过了省里的贡士,有了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就像考驾照,科一科二都过了,就等着考科三,拿证了。胜利在望,他却屡次受挫,败下阵来。

孟郊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见人不吃饭,他觉得自己就是个废物,他辜负了母亲的期望,也许自己命该如此。他流着泪,门外是母亲急切的叮嘱,她生怕儿子做出什么傻事来!

他一夜未睡,母亲在门外陪了他一夜。次日凌晨,当他开门的时候,母亲在门口静静坐着,双眼通红。看到儿子出来,母亲高兴极了,她立刻抓着孟郊的手,欢笑着要给儿子做饭吃!

吃饭的时候,他问母亲自己还要不要去参加进士考试,母亲微笑着说:“再考一次吧。这一次你一定能考上。”他相信母亲的话,自己一定能考上。

他夜以继日地学习,陪着他的依旧是疼爱自己的母亲。贞元九年,他准备再次应试。出发的前一天,母亲特别高兴,忙前忙后,收拾行李,缝制衣服。看着灯光下忙碌的母亲,孟郊诗兴大发,写下了名传千古,感人肺腑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这一次,孟郊不负众望,高中进士!考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收拾行李,回家给母亲报喜。他知道故乡的那头有母亲的日思夜盼,他租了一匹快马向着故乡飞奔而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