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巴胺据说可以左右人类的心智状态,让 [复制链接]

1#
擅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vxbdf/

A:

人的心智状态(意识)如何产生,困扰过古往今来许多智者,至今仍没有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答案。这当然是由于人脑过于复杂所造成:要是我们还不能从根本上了解大脑如何储存信息、如何归纳推理甚或创造发明,那么,我们也就不能回答心智或意识如何生成的问题。

虽然如此,人的心智状态却容易遭到改变;无论是天生的精神分裂症与自闭症患者,还是后天脑部受伤的患者,甚至服用一些天然或合成药物的正常人,都可能出现意识扭曲的情况。由此可见,人的意识状态并非固定不变,它不能脱离大脑而独立存在,同时大幅仰赖感觉输入与脑部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前文提过,神经细胞之间的沟通与联系,靠的是神经递质这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的种类不但繁多,作用位置及方式亦多样化,这增加了复杂度。目前已知,若是改变了乙酰胆碱、5-羟色胺、多巴胺、谷氨酸或吗啡样肽等神经递质的传递或作用,都可能影响人的意识。诸多能改变意识的药物,也就是加强或阻碍了这些神经递质的作用。

人类使用可改变心智的药物已有长远的历史,这些药物多数来自某些植物或蕈类,常用于宗教或巫医仪式;其中尤以取自佩奥特仙人掌(peyote)的仙人球毒碱(mescaline,类似5-羟色胺的生物碱)及俗称的“致幻魔菇”所含的赛洛西宾(psilocybin,类似多巴胺的生物碱)最出名,大麻里的四氢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也可算上一份。

20世纪30年代末,瑞士化学家艾伯特·霍夫曼(AlbertHoffmann,-)以人工方式合成了麦角酸二乙基酰胺(lysergicaciddiethylamide,LSD),从而开启了人工合成迷幻药的大门,也造成了20世纪60年代迷幻药在美国校园及嬉皮士当中的一阵流行,还得到许多名人的背书。

严格说来,造成意识变态的机制有三种,一是感觉信息的扭曲,好比光线变得五彩炫亮、风车成了巨人;二是感觉与知觉的分离,像是身体受了伤也不知疼痛;三是幻觉的生成,譬如与不存在的人说话。

早期鼓吹使用迷幻药的人士,认为迷幻药能解除大脑对信息的过滤与抑制,因此可“解放”大脑,增进大脑的经验,发挥想象与创造力。只不过这样的想法过于一厢情愿;经历过感觉扭曲、知觉分离或不实幻象的人,知识并没有增长,也不会变得更有智能。

知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Feynman)曾利用感觉剥夺舱与克他明产生身心分离感,并在幻想中自以为解决了记忆如何在脑中储存的问题;但他在出舱后,发现那只不过是幻想而已,与实际并无关联。他的结论是:幻想某些事物为真,并不代表那就是真的;只不过许多人并不愿意接受这种说法,而宁愿相信自己的感觉。问题是:人的感觉是最不可靠的,只要感觉传递通路中任一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扭曲了知觉,这点是我们时时要提醒自己注意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