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价格高吗 http://pf.39.net/bdfyy/据广州当地媒体报道,12月25日,广州一名孕妇和其上幼儿园的儿子被发现在家中身亡。据孕妇家属说,孕妇是带着孩子明明(化名)烧炭自杀的。
三个生命逝去,让人惋惜;而悲剧的诱因,更令人心痛。
据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DV现场》报道,死者家属称,男童患有自闭症,年9月来广州一家幼儿园就读。事发十多天前,男童与班上女孩发生推搡。对方家长得知后,向园方称男童患有自闭症并要求其退学,家长群内也有部分家长讨论时言语过激。受访死者家属称,男童母亲感觉自己被“攻击”,表示“就快崩溃了”,于25日在家中烧炭自杀。
目前,对明明母亲选择轻生的原因尚无定论,但据报道,明明母亲曾对家人表示,这场风波让她濒临崩溃。可以说,缺失包容、步步紧逼、任凭戾气释放的家长群在这场悲剧中,无法免责。
这场悲剧,有很多次机会可以避免。从明明的综合表现来看,他的症状并不严重,涉事园长和老师甚至并未察觉出明明的异常。一次偶然的推搡,因被攻击一方的家长不依不饶,矛盾无法平息,这是第一次升级。随后,明明母亲说出孩子有自闭症,本是想求得同情和谅解,不料却引发了更广泛的排斥,矛盾第二次升级。被攻击孩子家长借着民意,直接找到涉事幼儿园园长,施压要求明明退学,矛盾第三次升级。涉事园长为了息事宁人,决定让明明在家休息几天。这个看起来比较稳妥的决定,对已经承受了多重社会压力的自闭症儿童母亲来说,意味着社会在排斥自己的孩子,成为雪上加霜的打击。加上她还是个孕妇,可能存在着生理性的抑郁和焦虑,还要一个人在家面对被劝退的孩子,承受重压、孤立无援,在诸多激烈情绪的作用下,最终选择轻生。
我们或许无法认同明明母亲的决定,但不妨尝试理解一个自闭症母亲长期以来承受的压力。有评论说,明明的妈妈太“玻璃心”了。但要求每个自闭症孩子的父母都能日复一日地、积极耐心地抚育来自星星的孩子,何尝不是一种道德洁癖?他们的负面情绪以及由此引发的悲观、失望、抑郁,常常是难以控制的。家长们的不安不是不可以理解,但这种“不安”大多是盲目的。他们没有试图去了解明明,去理性地评估风险,而是一味地拒斥,对明明及其母亲避之而无恐不及。与此同时,事发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也并未起到积极的解释、协调作用,任由矛盾发展升级、不可调和,最终无可挽回。事实上,类似于明明这样的轻度自闭症儿童,上学前理应有相应的入学评估,科学的鉴定报告,也能方便学校和同班家长了解儿童的行为能力,避免其他家长因为不了解、过度联想产生恐慌。很多幼儿园在接纳特殊儿童就学后,也需要及时提供配套辅助,帮助同班同学及家长更多了解自闭症相关知识,以更好地帮助自闭症儿童融入环境。
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手抓,一个都不能落下。家庭是孩子心智启蒙的港湾,学校是孩子人格塑造的摇篮,一方缺席,满盘皆输。
对于很多学校来说,家校合作都被置于学校事务的边缘,认为学校的主要责任是学科教育、德育工作,而不是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家校合作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然而在实践中,学校忽视家长的反馈与家长资源的开发,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多以单向灌输为主,缺少互动交流。
此次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反思有很多,在面对家长之前产生的矛盾和纠纷时,学校本应起到积极的解释、协调作用,及时调和和化解冲突,而不是置之不理,任由矛盾恶化走向极端。
有很多学校教师认为,在特殊儿童的家长中,自闭症的家长最难搞定。
这种错误观念的产生一是因为这个障碍的普及性还不够,二是很多老师、甚至很多特教老师也完全没有教导自闭症的经验。
当班级中有个自闭儿,除了自闭儿家长,老师还要面对班上其余孩子的家长。
为了取得所有家长的支持与包容,在学期初的家长会上,老师可以从发生机率和社会成本的角度来解释说明。由于自闭儿几乎出生在所有阶层的家庭里,致病原因不明,因此完全无法预防。
设身处地想,拥有健康聪明孩子的家长们,怎么忍心让自闭儿家长在如此重担下,还要被其他人排斥呢?
而且,同学们也会从学习接纳一个弱势孩子而懂得感恩,庆幸自己拥有正常的智力,可以轻易学习各种才艺。
教养自闭儿这一条路是艰辛的,我们能给予的关爱与帮助也是有限的,但当我们回想时会恍然发现,这段经验已悄悄改变我们对于生命的观点,使我们更能接受生命残缺之美。
三个生命逝去,代价太大。这也让我们看到,社会对自闭症仍然很陌生,“星星的孩子”融入人间依然“道阻且长”。避免明明的悲剧,需要自闭症家庭的勇气和毅力,需要社会公众的包容和善意,也需要学校等机构的积极作为。
相关来源:新京报评论、澎湃新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