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西医叫“抽动秽语综合症”,表现为闲不住,不停地动,抽动,抽风,说脏话骂人,秽语。这种小孩总数上不多,但临床也不少见。致病的原因比较简单,有些是没有养好,有些是先天不足,后天调养不当。这个病很不好治,经常治好多年,效果也不理想,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父母往往为此焦头烂额。
这些小孩,大部分是没成年的孩子,一般三、五岁时,慢慢发现有症状。三岁以下的小孩,也不知道是否得了这病。一般三岁后,慢慢地表现出来,小孩自己能玩了,能跑了,才会看出来。这些小孩都是不愿跟别的小孩一起玩,自己的注意力也不集中,一会干点这,一会干点那,手脚不停,甚至有些孩子眼睛、鼻子也不闲着,跟父母或别的小孩沟通都很困难。
这些小孩,好象活在自己封闭的世界,动作上非常活跃,但交流上永远是封闭的,很难有正常的沟通。完全是按自己的状态,或者叫,或者喊,他的神志,自己也控制不了。一个人能与别人正常沟通时,他的心志肯定是正常的,心神是可以自主撑控的,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有些孩子,属于比较偏阴的症状,不跟别人打交道,表现为“自闭症”;有的阳气比较盛,表现为偏阳的症状,则为“多动症”。不自主的,全身的动,手脚呀,头呀,有很多不由自主的动作。他们到我这看病,很难坐得住,转过来,转过去,要跟着他,才能给他看。还有的孩子,你问他,他不会回答你,张口说的都是脏话,答非所问。有的孩子一会挠挠耳朵呀,一会儿摔个东西呀,诊室的笔呀,纸呀都给扔了,这样的孩子都能碰见。这些孩子,从精神层面来讲,处在一个有点精神错乱,心神不能自主,不能控制自己,这么一个状态。
小孩多动症,是个自然的症状,自己管不了自己,动来动去的,毫无规律,乱动,其实是心神不能自主。秽语,就是骂人,说脏话。一个心气很清爽的人,是不会说脏话的。小孩一般都还小,没有城府,怎么会满口脏话呢,说明这孩子有浊气和郁结。说脏话,浊气外泄这么一个象。多动,是郁极生风之象,才会产生这种毫无规律的变动。《内经》讲东方生风,风木之气,容易生风。肝在变动为握,就是握拳头,与抽动是类似的。西医叫“小孩抽动秽语综合症”,这种小孩就跟握紧拳头一样,不仅是握拳头,全身都握得紧紧的,到处都在抽动,是郁结风动之象。这是我们从他的症状上来讲,他有风木郁结,浊气的内郁。
这种孩子,都有肾虚的表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比较差,有点干脆上不了学,学不下去。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这些孩子的牙,长得都不大好,不象正常人的牙齿,发育得不好,象“五迟”、“五软”呀,先天肾气不足。还有小便次数多,夜尿次数多,都是肾虚不能收藏的表现,有的孩子很大了还尿床。多动症突出的表现是多动,神志的不正常,这其实都是表象,根源都是肾虚。象这种智力发育比较差呀,学习跟不上呀,身体发育也比较差,本质就是肾虚。
所以,小孩多动综合症有一些共同特点:首先是有肾虚,或者先天不足;在肾虚的基础上,有浊气内郁;浊气内郁,则木气不能通达,郁而生风,风气变动,产生种种躁扰之象。而这种神志上的异常,象喜怒无常,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没有正常的思维。这些就是肾虚,心神弱。再加上浊气的郁结,神气没有了下元强大的收藏之气,就飘在上面,就象无根之木。心神不固,就跟墙头草一样,风往哪吹,就往哪边倒。
体内这股污浊之气,郁极生风的时候,就会激荡、冲击心神,所以这些孩子往往没有正常的神志,容易喜怒无常,体质好点的,郁得比较重的,可能会发怒。小柴胡汤有个典型症状,是往来寒热,讲的是木气郁滞,一气周流不畅的时候,也会往来寒热。什么是往来寒热?就是气一会儿虚,一会儿实,都是郁。气郁而实就热,气郁而虚时就寒。往来寒热其实都是木郁轻重不同的表现。小孩多动症,木气郁得就更厉害,不单是气上的郁滞,还有痰浊。浊气内郁,凝结很重,气缠在一起,很难透达出来。所以他时不时地要向外发泄一下,通过各种形式:大叫呀,摔东西呀,骂人呀,抽动呀,都郁结之气向外发越的表现。同时,由于心神太弱而无根,不能自主,不知道自己在干啥。跟他沟通,跟他讲话,他也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心神作不了主。所以这种孩子从根本上讲,就两大块:一块是肾气虚,根本不固;一块是浊气内郁,郁而生风。
这两块都比较重,肾虚为本,浊郁为标,标本都很重,治疗必须标本兼治。从先天的角度讲,这些孩子可能出生时,或在很小的时候,肾气受过某方面的损伤,或者生下来肾气本来就偏弱,这是一种情况。也有很多小孩出生时问题不大,看着是正常的,后来由于一些病治疗不得当、养护不细心,伤了肾气,慢慢在体内产生了一些郁结。这种郁结在肾气虚基础上不容易去,往往得不到合理的治疗,所以郁结越来越重,郁结重发过来阻碍肾气的恢复,就进入一种恶性循环。肾气虚他就长得不好,越是长不好,体内越容易产生郁结,这个病就越来越重,往往最后就发展成这种小儿多动症。
不是每个患儿都是生下来肾气虚、多动症,源头往往都有肾虚的诱因,或者本来肾也不虚,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或是误治、或调养不当,伤了肾气,产生了肾虚这个诱因。在这个基础上,后面又有养护不合理,或者其他因素,会在体内产生淤结。每个孩子生病的原因都不尽相同,家长也搞不清楚到底怎么得的病,实际上都是有原因的。所以这种小孩在治疗的过程中,除了药物的治疗、日常的养护,心理上的疏导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对这个疾病的治疗,刚才讲的是病因、病症的分析,下面我们讲一下具体的治疗方案,最后再讲一下日常的养护,对这种小孩如何调养、护理、疏导。
从病因上讲,主要是肾气虚和浊气郁。治疗上分成三块:补肾气,化郁浊,运中焦化湿。凡是肾气虚,必然中土弱,中焦虚弱不能健运,必然生湿气,就容易变成痰浊,导致肝郁。
临床上很多中医,方子基本上是对的,看病有时候效果不错,有时候不太理想,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实际上就是方子里面少了运中焦的药,加点运中焦的药,效果一下子就出来了,好很多。经常碰到这样的病人,说在其他大夫那看了好长时间效果不好,或者刚开始有点效果后来就没效果了。我一看方子其实都差不多,开得还不错,就是没有运中焦的药,吃时间长了,脾胃就受不了,不能耐受药物,一下子就没效了。
所以《四圣心源》讲中土为枢,非常重要,尤其治疗慢性病,一定要调理好脾胃,不单是为了能把药吃下去,而是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讲,这是一个枢纽。补肾的话要右路敛降,要经过中土,中土能降,才能把肾气补起来;左路也一样,中土脾气要能升起来,左路才能跟着升起来。整个人体大的一气,要想转起来,中土首先要能转。
这两天看了个奇怪的病人,生病十几年了,浑身不舒服,身上没劲,气短,容易疲劳。去医院什么病也查不出来,家里人以为他装病,他觉得自己确实有病,十几年看了无数大夫,基本上觉得是肝郁气滞、郁而化火,类似这么一些中医结论。疏肝理气的药用了很多,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无效,没有明显的缓解和好转。最近几年慢慢加重,最重时一动就喘不过气来,什么也干不了。用他的话来说,只是吃了饭还活着,已经失去信心了,不知道还能活几天,非常痛苦。即便这样,西医也查不出什么病,五脏六腑基本上还是正常的。
这就是典型的中土不运,痰浊比较多,把中焦整个郁滞住了,转不开了,所以上下不通。上面火气下不来,老是上火,下面肾气收不进去,没有气的来源,肺气降不下来,所以肾气也一直亏着,上热下寒。为什么一动就喘,肾气虚得很厉害,整个中间堵住了,上面又郁住下不来,所以一动,虚郁并作成喘。治疗主要就是运中焦化痰,加点疏肝、补肾的药。中焦只要能转动,气就上下通达,就能流通开了。吃了两周的药,慢慢身上有劲了,以前什么也干不了,两周后自己能爬山了,好得非常快。他基本上没用补肾补气的药,这个虚不是真正的虚,只是堵住了,气转不动而已,转一下就行了。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中土郁滞,所以你要补肾、调肝郁的时候,中土一定要能运转,不顾及中土的话,其他方面谈不上。
小儿多动症,肾气虚、肝气郁都比较重的情况下,中土肯定也比较差。这时用药轻了,郁结破不开;用药重了,中土承受不住,所以,一定要想到照顾中土,因为驱邪扶正的药物必须靠脾胃中土来运化。
多动症风动之象为主,多动、骂人、喜怒无常都是郁结、浊气,肝气不柔和的状态,细分一下,化痰和疏肝。重的郁结,必然有痰浊,所以要化痰;疏肝的时候,要用一些药气比较清透、清润的药来疏肝,效果就好,既能疏达木气,又能化浊气。化痰还是用皂角和大枣,皂角一般0.5克以下,打碎入煎剂,大枣一般10个。
疏肝能把这股郁结之气缓缓散开,宣达于外,对孩子来讲最好的就是薄荷。这种郁结其实很急、很重,越是急的郁结,用药越不能太硬,以柔克刚,缓缓地去化解。薄荷这个药清凉、柔和,比较舒缓,用以柔克刚的形式把这股郁结之气缓缓宣散于外,起到一个安抚和引导的作用。慢慢地让他安静下来,跟着我走,消消气,这个气慢慢散出去。薄荷量要大,至少12克以上,不管多小的孩子,12克以下效果不明显,孩子十几岁了,30克以上也可以。薄荷针对的症状是孩子多动、脾气比较大、好打好骂、坐不住,用量要大。
这种孩子一般心气比较虚,体内浊气比较多,心气郁结比较重,精神难以自主,所以单独用上开心结的药,那就是连翘。连翘是个壳,比较轻入上焦,药气比较清透,善于开心结。这两个药都是破木气郁结,都属于疏达肝气的药。
化浊气:去粘痰也可以用皂角,是有形的邪气,还有无形的浊气需要净化,我喜欢用金银花。金银花芳香清透,稍微带点苦味,会把孩子体内的浊气化解掉。金银花这种芳香清正之气可以加强正气,加强心神之气的力量。正气有力,浊气自降,正气自身就可以把浊气驱赶出去,并不是用芳香之气去代替浊气,而是加强自身正气的力量,更好地化解浊气、驱除浊气,自我净化。这是从祛浊气,疏达肝气这方面讲的这个用药。
第二方面,就是运中焦、通腑气。痰浊化开后,会有一些秽浊的邪气要排出体外。从人体来讲,万物归土,五脏六腑所有的东西都要经过中焦,经过六腑排出体外。这是第二部分药,我比较习惯用鲜姜、白蔻、甘草。
中焦得以运转,各种浊气,通过通腑的药,往下走,往外排。浊气外出,不同浊气要用不同的药引出去,就跟引经药一样。比黏浊的痰浊我喜欢用黑丑,用黑丑来往外排。而这个无形的浊气,先用金银花,加强正气化浊排浊的力量,然后用五灵脂往外排。五灵脂就是鼯鼠的粪便,传统上归到活血药,实际他有很好的排浊气作用。
从药象来讲,粪便是一股下降的浊气。不过鼠类是偏动的,十二生肖说子鼠,子时一阳生,阳气升发,一阳动的时候,它会感觉。老鼠这股气,是一股比较强的生动、生发之气,它的粪便也就不单纯是阴浊之气,有了一点轻灵升动流通的感觉,所以能入上焦。因为是浊气,所以入血分,入阴分,因为有流通的力量,所以能活血,能去陈旧的淤血。我们用它这股升动之力,流通到上焦,再利用这股降泻的浊气,把身体里的郁浊之气带出去。
或者这么理解:身体里面的这股浊气,就是病气,郁在那里,不会往下走,所以影响到心神。用上五灵脂之后,这股药物的浊气,带着一股流通之力,是动的,就把身体里这股不愿意动,郁结在那儿,不想出去的浊气带着一块就下去了,所以五灵脂去浊气的效果是很好的。
有些慢性心脏病患者,感觉心闷,上焦有明显的瘀血的话,用一点五灵脂,化淤去浊气,解决心闷效果很好。心闷不光是瘀血引起的气不通,也是有浊气在里面。这股流通的浊气,能把体内的浊气带着一起走。
有些病气,从对抗的角度用药效果不见得好,反过来找一个与病气性质接近的药,同性相近,有很好的包容性,病气和药气就能结合在一起。病气都是郁滞不行,郁而不动则为病,药气都有很好的流通之性,如果没有流通之性也就不称为药了。药物要想治病,必须有流通之气,才能够改善病人病气的流通,有流通之力的药气和不能流通的病气,如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药气带着病气走,排出去就没有病气了。
邪气一祛,正气虚就表现就出来了,主要表现为肾气虚,多动症的小孩,不光是肾阴虚或肾阳虚,是整个都虚,所以要阴阳并补,平补肾气为主。
补肾的药很多,我喜欢用枸杞子和肉苁蓉。枸杞子比较滋阴,偏收,微微偏于补阳,阴阳并补。肉苁蓉比较润,偏于补阴,也不凉。
为什么这两个药最喜欢用呢?肾主收藏,补肾气必须用收藏的药,像补骨脂,益智仁这样的药,收藏之力比较强,整个一身之气都会被收一下,气偏收的时候,就容易郁。本身就是肝郁生风,郁结需要往外散,收藏肾气的力量大了,会加重木气的郁结,加重临床症状。可能抽得更厉害了,更坐不住了。所以补肾的药,既要往里收,又不能收得太厉害,枸杞子就符合这么一个特点,本身是偏收的,也是一个果实,很滋润,很柔和的一个药,微微地往内收,既能收肾气,又不至于加重郁结。枸杞子从这个力度来讲,比较适合在这里用。因为孩子肾精也亏,需要用滋润的药来养肾精。熟地滋养的效果很好,但太滋腻了,会加重中焦的负担,也容易引起郁结,不利于木气宣散,不利于缓解症状。肉苁蓉既比较滋润,又不象熟地那么黏,比较偏温,熟地还有点偏凉。
从药象上讲,肉苁蓉一茎直上,一节一节往上长,有一个通达之象;熟地就象地瓜一样,是个臃肿的象,流通性不好。所以需要固守就用熟地,既能滋补又带点流通之气,肉苁蓉比较合适,不会滞气。所以我们对每味药的习性都要有很好的认识,了然于心,就要从里面去筛选,哪个药比较合适。
化痰浊:皂角、大枣;从疏肝、化浊气:薄荷、连翘、银花;运中焦:鲜姜、白蔻、甘草;补肾:枸杞子、肉苁蓉;排邪气的黑丑和五灵脂。药量:皂角0.5克,大枣10个,薄荷至少用12克,连翘也可以用到12克,银花一般用6克左右,鲜姜至少用30克,白蔻看孩子大小,小孩用6克,大点的可以用12克。甘草呢,这种孩子,凡是动得厉害的,说明郁结越重,同时说明正气还可以,不是很亏,正气太亏的话,一点郁吧,也没劲动。动得越厉害,甘草量就要越少,3克5克就可以。有的孩子也是多动,但动的幅度小,只是手指头在颤动,手脖子在甩动,没有那种横冲直撞,暴跳如雷的那种暴动,说明正气虚得比较厉害,甘草可以多一些,用到10克。
为什么甘草用量特别讲一下呢?因为中土是枢纽,是根据地,中土虚的时候,甘草是一个固守中土很好的药,其它药代替不了,用得少了守不住。如果中土虽然偏虚,但还能够撑一阵,同时郁结比较重,你要用多了,反而加重郁结。因为甘草守的力量比较强,甘草量大了,把郁结和痰浊之气按在那儿了,反而不利邪气流通,所以甘草用量要根据中土之气的虚实来定。
枸杞子用到12克,肉苁蓉至少用到20克。黑丑用12克,五灵脂用6克就可以了。五灵脂不用太多,要是用多了,反而会生成一股浊气,会加重浊气的郁结,所以用到恰到好处的量,一般5、6克,6克也可以,这是我常用的量。
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我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加减变化。若中焦比较差的,加强中焦的力量,加上炒山药呀,炒麦芽呀。如果郁结比较重的,会加一些元胡、桃仁、柴胡、枳壳这些疏达肝气、通达血分的药。如果肾气很差,整个气偏于飘越,有些心神无主,也会用比较重的补肾药像补骨脂、菟丝子,短期用。用上比较重的补肾的药,孩子临床症状都会加重,郁结的情况会加重,要跟孩子的家长讲清楚,用上这药孩子的症状可能会加重,这是暂时的。
临时用补骨脂、菟丝子,是用药的封藏之性,来加强肾气的力量,有力量之后才能推动正气化痰浊。把一气的力量收一下,收回来之后把全身力量攒一攒,收集之后把身体的痰浊一化,没有正气,正气不足,用啥化痰也化不了。把痰浊化了之后,再用大量宣散疏达的药,把浊气排出来。先收再散,收的时候,症状就加重,再一散,这个症状就减轻,是这么个过程。我们的基础方既有收也有散,收散结合一块,力量应该是比较好,不会有一个明显的加重,即便有加重,也不会太利害。
薄荷、连翘在宣散木气的过程中,也会引起症状加重,原先气郁在里头出不来,要靠大喊大叫,打人骂人来发泄。现在,用薄荷加快往外宣散的过程,部分病气也会通过症状的方式往外宣发。所以个别孩子,不用大量补肾的药,只用了基础方,薄荷比较多的时候,症状也会加重。时间不会长,一般不超过一周,可能两三天。这两三天比平常叫得更利害,动得更利害,过了这两三天,这股劲儿散开了,他就好很多,需要跟家长讲清楚,并不是病加重了。一般来讲这样的孩子大概需要一到三个月。一到三个月的时间把体内的郁结,痰浊,气滞,这种郁结处理得差不多。木郁这一块,需要一到三个月才能处理得比较好。后期就慢慢转入运中和补肾为主,这个就需要长一点的时间,至少半年以上,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从开始到最后,都可以用这个基础方化裁,刚开始疏肝化痰为主,后期运中补肾为主,疏肝化痰的力量可以减一下。比如没那么明显的痰浊了,就可以不用皂角,改成竹茹、桔梗这样比较柔和的化痰药。
这个就是我们讲的小儿多动综合症的病因病机,他的治疗方案,以及他的大概的病程和治疗时间。这种孩子因为一般都是病了好多年,能找到中医来看的时候,大部分都可能各种办法都试过了,都拖了很长时间,各方面基础都比较差,不是说几个月就能调好的,一般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在治疗过程,关于多长,基本上就是这三大块:祛邪气、运中焦、补肾气,就这么三大块。就根据不同的阶段,他的多少有所偏重,始终把握这三方面,慢慢来调,要有耐心,他慢慢会好转的。
现在有个十多岁的患者,病了好多年,肾虚比较利害,在我这看了两个月了,一直以这个底方为基础。刚来的时候,十多岁的孩子还每天尿床,家长每天洗尿布,现在基本不尿床了,或者偶尔一两次,家长减轻了很大负担。孩子以前每天发作好多次,发作时不由自主地心烦,抽动,哆嗦,现在发作次数也少了很多,时间也短了很多,几分钟就过去了。这种病,有时候也不是单纯的药物治疗就可以,还需要家长配合很多工作。
饮食上绝对不能吃凉的,不能吃大鱼大肉。有些家长见孩子发育不好,认为营养不够,每天都大鱼大肉的想办法给孩子吃,结果越吃越糟糕。本身中土很虚,虚不受补,吃了也消化不了,这种黏腻的食品加重中土的负担,加重了体内浊气郁结,往往事与愿违。这些孩子吃得要尽可能清淡,以五谷为主,不见得非要大鱼大肉才叫改善。再一个,不能吃得太咸,咸入肾,太咸伤肾,也容易加重郁结,这是饮食这方面。
教育方面,家长要尽可能地多引导,给予一些合适的教育。虽然孩子有时候听不懂,也要尽可能多教,教一些同龄孩子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他。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孩子不能一直严厉打骂管教,这种不听话的表现,实际上是体内郁结往外宣泄的方式,只能引导不能打。你要是硬打硬骂,管得很紧,郁结不得发散,就会加重病情,甚至引起意外。这种孩子你只能想办法引导,想喊就喊,想叫就叫,想摔东西,就给他一个枕头摔,也摔不坏。就是要给他一个往外宣泄的机会,这也是身体自救的一种方式,郁结宜发散,不宜镇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