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根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zjdy/190516/7143439.html郭延慶:自閉症“新手”父母最不該“陷入”的彎路,建議收藏
文章轉自:孤獨症支援網
01、不要再繼續糾結孩子為什麼得病,以及醫生是不是診斷錯了
Tips
目前已知誘發自閉症的幾種情況
第一是遺傳。我做過的一個自閉症孩子的檢查診斷,問了一些關於家庭方面的問題,孩子的媽媽聽後直接說:“我沒有問題,他有問題”,手指向了旁邊的愛人。“孩子爸小時候說話就不好,他異常。”這樣的話語常從媽媽口中說出,所以形成了一個印象:自閉症的遺傳大多數都由父親來決定的。父親往往內向,不善言談,交往障礙等等。事實上,根據我們的研究,自閉症跟父母的性別之間是沒有任何關聯的。第二,環境問題。很多家長關心環境問題,這就牽扯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現在很多孩子是隔代培養,因為老年人特別疼愛孩子,對社會新潮流又比較封閉,不可避免地缺乏跟小孩打交道的方法。老年人關注的就是衣、食、住、行,孩子要穿得暖、吃得飽,出門要安全,在家裡面不哭鬧,不發燒,這就算盡責了。這樣,父母就有可能聯想:是不是爺爺奶奶平常不跟孩子說話,孩子憋在家裡不出門,缺少跟社會交往等等,導致了孩子自閉症。目前的研究,基本上可以打消大家這方面的顧慮。只要姥姥、奶奶是會說話的人,那這個孩子就應該發展出社會交往的意向,只是交往技能上有可能不如那些經常出去,或很早就上幼兒園的孩子。所以,自閉症跟撫養方式是沒有任何關係的。第三個常見的對於病因的誤會就是一些突發事件。很多孩子往往是在幼兒園裡被發現為自閉症的,有的家長就會猜測:是不是有的孩子上幼兒園不太適應,表現出哭、鬧,有的時候幼兒園的老師會批評,然後孩子就表現不正常了?現有的研究也沒有發現這樣的突發事件可以導致自閉症。自閉症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病?包括臨床專家和研究病因的專家,大家有一點共識:自閉症是一個先天性的腦的疾病。再具體點就是:先天性的腦的發育性疾病。至於再進一步的病因,現在還沒有研究出確定的結果。作為家長,孩子得了自閉症,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一定不要再糾結於在家庭裡找一個承擔責任的人,這沒有任何意義。無論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沒有說因為哪個人才造成了孩子的病。有了這樣一個孩子,應該說是整個家庭的責任。我鼓勵大家要了解孩子的症狀,要充分地了解。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關於自閉症的干預理論、技術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具有針對性。只要你掌握了好的技術,充分地運用了這些技術,花時間、花精力在教育上去做,很多孩子就會有救,通過系統的訓練他就能夠有希望回歸一個正常的社會。大家可以看書,有很多書籍都介紹了自閉症的表現。通過跟孩子日積月累的接觸,你可以把孩子的每一個症狀都羅列出來,然後判斷你的孩子在某個症狀上大概是一個什麼層次。在這個基礎上,你給孩子歸納出訓練的目標,從而改進他的“社會交往”、“社會溝通”、“興趣行為”。千萬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糾結病因上,而是要盡可能地了解孩子,明白孩子的表現和普通孩子的表現之間的差距,清楚他在哪方面存在缺陷,然後對症干預,積極訓練,讓他學會各種各樣的技能。我們要共同擔負起責任,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2、不要盲目治療
這些都是跟家長聊天時,干預不成功的例子
Tips
關於病因,其實自閉症的病因是不確定的,所以當前社會上所謂針對病因的治療,往往都是虛假的,因為病因現在根本就沒有找到。
關於藥物,有些家長的熱情近乎盲目,然而我對藥物的態度是否定的,這對於一個醫生來講是不容易的。我建議家長不要輕易嘗試各式各樣的藥物治療以及所謂的治療方法。比如說“維生素加酶”,大劑量的維生素加大劑量的酶,這種方法是從美國來的,現在還有人在嘗試著用。我們也使用過,根本沒什麼效果,現在美國已經不怎麼提這個事情了。
另外還有一些流傳見效的治療方法,比方說疫苗、接種、抗生素、生物治療等等,這些方法在網上氾濫、橫行。網上的東西淺顯易懂,容易給人以希望,所以人們趨之若騖。但是我希望大家不要在這方面抱有太高的熱情和希望。
對自閉症孩子使用藥物治療時,務必明確幾個前提:
第一,所有的藥物治療都是輔助性的對症性的治療措施,單靠藥物不能根本扭轉或者改變自閉症的核心問題。
第二,針對有些自閉症孩子本身有自傷攻擊和破壞性行為,如果我們正確地掌握了行為分析的方法,不用藥物孩子就能治。用藥,可能會控制,也可能控制不了,但是藥物總會有副作用。如果你沒有學習行為分析的干預技術,孩子的攻擊行為又很嚴重,那可以嘗試讓醫生開一些起抑製作用的藥。
第三,應當採取盡可能低但臨床有效的劑量治療。
自閉症症的藥物治療都是短時對症性的輔助措施,有特定的必要性和針對性,需要在熟悉兒童精神病學的醫生指導下處方使用,但不可無限制使用,也不可以一味加量使用。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就是感統。似乎所有的自閉症康復機構都使用這樣的方法,我了解到的機構有一半以上把感統做為自閉症主要的治療方法。而實際上,感統不是“定海神針”。
感統訓練最開始是為了治療那些有點注意力缺陷,但是還不到多動症程度的孩子。後來用於治療自閉症主要是藉鑑於這種方法對治療注意力不集中有效果,他對我們的孩子是有益的,目前還沒有發現感統會帶來不良後果的。
如果發生了不良後果,那肯定是操作者和孩子之間發生了問題。比如,強迫孩子做,孩子不做就打、罵、推他,或者說孩子本來就害怕,可是還要拉著他硬做,弄得孩子哭鬧……這種情況跟感統沒有關係,是操作者的問題。
不要過分而盲目地迷信感統的功能,它只是一種治療方式。
聽統跟感統一樣,但是不像感統那麼普及,它要涉及相關的儀器設備、人員。我們對聽統的態度應該跟感統是一樣的,不否定這個項目,但是不能把它當做針對自閉症的主要治療項目。感統,聽統,飲食或其他治療。嘗試1到2個療程或者1到2個月,沒有明顯的臨床改變,便不應再堅持。
所以我們不要盲目地投資,這個投資指的是熱情,也指的是經濟,還指的是我們的時間。
家長心態決定孩子將來
Tips
首先,“天助自助者”
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家長的心態和訓練技術一樣重要,直接關係到將來孩子的訓練質量和生活質量。
家長要立足自己,不要總想著把孩子交給機構了,就要短時間內出成果.大家對機構要求苛刻一點是好事,能夠促進機構的發展與完善。但是,家長要自問:孩子是自己的,我們自身行動起來了嗎?家長一定要多用知識武裝自己,幫助孩子訓練。如果自己什麼都不做,只是交了錢,把孩子扔給機構,那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第二點叫做“天道酬勤”。
家長花時間流淚,不如花時間學習和訓練。孩子自閉症已經是事實,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悲傷中。我們主張家長們主動地相互交流,分享心得,抱團取暖。家長應該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學習、訓練孩子、調整自我的心態上。哪怕有再好的技術理論,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就會潛移默化地把這種心態影響給孩子。結果呢,孩子很可能會出現情緒問題,訓練起來更棘手。
第三點:機會留給有心人。
有的家長的確很刻苦,一天到晚訓練孩子,但是一有問題就想問別人,就想找一個專家來解決,自己不動腦筋去想,不琢磨方法。家長不光要教孩子,還要考慮如何改進訓練方法,使自己與孩子的關係變得更融洽。光勤快不成,更要用心。
第四點:訓練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方向問題。
方向不明確,孩子往往耽誤得更多。家長必須找到孩子的訓練方向,走穩妥的路線,確定有效的辦法去干預。也許你的辦法還沒有完全掌握,但只要方向對了,孩子進步就會進步,訓練效果就會事半功倍。不怕走得慢,就怕走錯路。
在接受現狀的情況下,改變孩子是要由家長自身做起的。“我要幫助孩子,我要讓他成長,我要讓他逐漸地適應社會。”只有家長具備了這樣的心態,孩子才會進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