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首席记者王苗苗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宝贝,他们自顾自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玩耍、独自行动、只会说简单的单字、不喜欢眼神交流、专注于自己喜爱的事物中……他们被冠以一个美丽的名字“星星的孩子”,而这个名字则意味着,他们都患上了一种名叫“自闭症”的疾病。今天,是世界自闭症日。河南每年约出生万名新生儿宝宝,以此推算,河南每年大约新增加1.6万名自闭症患儿。众所周知,自闭症只有及早救治,才能争取更多的康复效果和机会,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如何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呢?亲戚的议论引起家人注意5岁姐姐帮助弟弟康复“我一直没觉着儿子有啥问题,是孩子奶奶觉得不对劲儿,老在我跟前念叨孩子不会说话这事儿。”杨女士来自河南商丘,她的儿子超超(化名)还不到3岁,“当时他就只会说爸、妈这些简单的字,就一个一个字的说。”这在杨女士看来,儿子可能就是语言发育迟缓,她并没有想那么多,毕竟还有“贵人迟语”一说。可有一天,婆婆回到家后拉着她,十分严肃地说起了亲戚邻居的议论,“我婆婆就说大家都觉得俺孩不太对,快3岁了还不老会说话,可能不是贵人迟语。”这话让杨女士上了心,她带医院就诊,医生诊断超超患上了自闭症,建议杨女士带儿子到郑州治疗。于是,杨女士辗转来到了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医院)就诊。“已经治疗4个疗程了,她儿子康复得很不错,不过也多亏她的大女儿配合的好。”郑大三附院(省妇幼保健院、医院)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主任段桂琴说着,手指向不远处一个5岁左右的小姑娘。“在医院治疗完回家以后,都是他姐姐按照段主任教的办法跟俺孩儿玩儿,去引导他。”杨女士说,有时候儿子会不搭理女儿,但女儿就会不厌其烦地去哄弟弟,并拿着他们共同感兴趣的游戏来引弟弟一起玩耍,“以前我跟我婆婆为这事儿还吵过,但现在看着孩子变化这么大,我们都挺高兴的。”低年龄段患儿就诊率增加家长的“同伴训练”成趋势“弟弟不理你、凶你的时候,你生气吗?”对于河南商报记者的询问,杨女士的女儿低头笑了,“不生气,他生病了,我跟他一起玩,他就能快点好。”对于杨女士儿子的康复情况,段桂琴还是十分有信心的,“情况还是很可喜的。”段桂琴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这几年,随着科普力度加大以及家长观念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小小孩儿被送来进行自闭症的诊断治疗,“我们接诊的最小的孩子是2个月大,医院做儿保时被发现转过来的。”段桂琴说,自闭症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头胎是自闭症患儿,那么当女性生完二胎后,就会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