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自闭症儿童上学我今天陪读,是为了日后不 [复制链接]

1#

普小开学一个多月了,你家孩子在学校表现还好吗?你进校陪读了吗?都遇到了哪些问题?班级老师和同学对孩子态度咋样?

在我们刊发的有关陪读的文章中,很多都是来自家长的经验分享,我们很少直接听到专职陪读人员的想法;同时,父母去陪读,很难站在专业人员的角度上客观看待发生的问题,从精力和知识储备上,也顾不上规划不同阶段孩子的融合目标;一些利好的融合*策,也不清楚怎样给孩子争取。

今天前来分享的嘉宾,身份蛮特别,他们既有给自闭症孩子陪读的经验,同时又以兼职资源老师或兼职督导的身份,参与到学校的融合工作中,处理过很多棘手的问题,在校方、家长之间,他们不断寻求平衡,支持我们的孩子走得更稳更远。他们今天的分享将从个人经历出发,给家长提供一些务实的陪读建议,同时也兼具责任意识,对当下陪读行业的现状和走向进行了深度思考。

选择由专业人员陪读还是家长陪读?为什么找一名专业陪读人员这么难?学校在接纳陪读人员时有哪些顾虑?家长陪读时的心态怎么调整?未来,陪读人员会持证上岗吗?来听一听三位老师的想法。

关于三位老师

*晶晶: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北京市海淀区睿智全纳教育康复中心(以下简称“睿智全纳”)主任,北京学前教育协会融合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际应用行为分析师(BCBA),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行为干预、正向行为支持、语言行为介入、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培训及督导、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康复中心规划建设及管理等。

李世双:

睿智全纳朝阳区残障儿童康复园副主任,从事特殊教育工作8年,主要负责幼儿园与小学的融合教育支持,及特教助理培训督导工作。

宋佩玲:

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进入睿智全纳工作后,成为随班就读项目组骨干教师。从事特殊教育工作6年多,擅长康复训练、家庭入户指导、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的融合教育支持等工作。

家长陪读要有备而去

在家长陪读和专业人员陪读中,你倾向哪个?有的家长认为专业人员陪读费用高昂,且好老师难寻,干脆自己上手;也有家长觉得,自己实在干不了陪读这个苦差事,宁愿工作挣钱再雇专业人员支持孩子融合。

当前学校里,主要还是以家长陪读居多,这也是无奈之举,家长要克服很多困难:一来,孩子对家长的依从性更强,认为妈妈在学校里也是妈妈的角色,发出的指令不一定会听;二来,很多家长匆忙上阵,对陪读的理论和实操都不甚了解,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欠缺,难免越帮越忙;三来,有的家长本身就不善社交,不知道怎么维护和学校、同学、同学家长间的关系,有时反而拖了孩子后腿。

“好些家长的精力都损耗在跟自己的心态和外界的压力做斗争上了。”*晶晶说。重压之下,陪读家长往往呈现两个极端:有的家长特别敏感,觉得有这样一个特殊孩子很丢面子,给别人添了麻烦,说话做事都都特别不好意思,过度谨慎;有的家长会跟孩子着急,恨不得全肢体辅助,快速达到老师的每个要求,甚至在公共场合体罚孩子;有的孩子问题行为严重,会打人或自伤,家长天天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听训,时间长了,很容易陷入到负面情绪里跳不出来。

另一个极端是,长年累月地干预、相处、互相消耗,亲子关系进入了疲惫期,家长突然变得佛系起来,认为“别人爱说啥说啥,只要孩子不打架、别出事就行了”,基本放弃了对孩子的管理和进步的期待,有的家长整节课都在玩手机,甚至睡觉。

*晶晶也见过非常厉害的陪读家长,其中一位是爸爸,陪读前是企业高管,为了孩子暂停工作进校陪读三年。一年级时班上有55位同学,爸爸就坐在孩子旁边。第一天入学,他辅助孩子站起来做自我介绍,介绍完爸爸站起来说:“老师们、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豆豆的爸爸,是咱们班第56位同学……”给全班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这位爸爸平时在学校里也处处帮老师干活、支持老师的工作,实际上是在给孩子创造融合机会。

“我今天陪,就是为了日后不陪。”这位爸爸头脑清醒地说。奔着这个目标,当很多孩子融合到三年级正爬坡过坎的时候,他家豆豆却撤掉了陪读,可以独立在学校学习、生活了。

“我们建议家长陪读前最好给孩子做个入学评估,对其有全面了解,然后根据结果要制定出针对性的提升方案,帮孩子把融合环境搭建好。陪读中,家长要留心收集数据,观察孩子的进步和变化,随时调整方案。”*晶晶提醒。

陪读家长要清楚,每个阶段的陪读重点是不同的。刚入学时大都以常规为主,孩子要能够进班,哪怕听不进去课,但在班级中要能待得住、不下座位。接下来是自理能力,能适应学校的生活,比如自己打饭和吃饭,上下课知道收纳课本,换季了能自己穿脱衣服等。这些都表现不错了,可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