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选择托育机构如玩大冒险03岁幼托让家长 [复制链接]

1#

靠货比多家靠口碑相传心里少了“一杆秤”

从“有托”到“有育”再到“优育”,“最柔软群体”的托育之路该如何走下去

“4+2+1”是当前国内多数家庭结构的真实写照——四个老人,两个大人,一个孩子。随着“二孩*策”放开,“4+2+1”正在演变为“4+2+2”,原本照顾一个娃尚忙活不过来的老人们,如何再分心力多顾一个小的?如此,0-3岁婴幼儿这一群被誉为“最柔软的群体”,其托育需求一下子凸显出来。

早在年和年,原国家卫计委和国务院妇儿工委做过相关的抽样调查。其中,年原国家卫计委在10个城市的调查数据为:33.3%的家长有需求,而调研样本中实际的入托率为5.55%。年国务院妇儿工委在四省市的调查数据为:48%的家长有需求,而调研样本中实际的入托率为4.29%。

需求的增长,无疑唤醒国内市场。现实是,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发展正呈现勃勃生机之态。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婴幼儿教具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显示:年我国婴幼儿托育市场规模达.38亿元,同比增长8.4%。预计到年,市场规模将达到.07亿元,同比增速将达9.8%。千亿元的市场,行业前景广阔度可见一斑。

然而,一边是需求与市场双双火爆,另一边却是机构与家长双双喊难。市场先行,规范滞后,一方面导致机构的准入没有“门槛”,空有一颗想“合法合规”的心,实际中却没有办证上牌的具体指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生均面积”、“师生比”、“班级最大人数”等具体标准,家长在选择托育机构时,心里少了“一杆秤”,面对眼花缭乱的市场无疑像“大冒险”,只能靠货比多家与口碑相传来选择。

托育行业在管理规范方面的空白,直到今年才逐渐填补起来。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婴幼儿照护服务进行了顶层设计,更明确了托育机构的登记注册部门,解决“名不正言不顺”之苦。今年10月,国家卫健委印发《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这意味着“托育国标”出台,从场地、设施、人员、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标准细化。

具体到广州,早在年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关于促进我市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健康发展的决定》中,表明目前学前教育的一个短板,是“尚无鼓励和规范0-3岁托幼机构的*策措施,对托幼机构监管存在空白”,并要求“市*府要研究关于0-3岁托幼机构的*策措施,明确托幼机构的责任部门及职责”。

而在今年3月,广州市越秀区亦再一次在教育上先试先行,首次试水婴幼儿照护服务,与社会机构合作,分批次为区内常住人口家庭提供1-3岁婴幼儿公益性托育服务,学费按照市场价7.5折计算。

在不久前举办的“有事好商量——广州市*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上,市卫健委透露《广州市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已完成起草,目前市*府审议中,这意味着“托育市标”即将出台。同时,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始受理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机构注册登记,目前已有35家“合法”。

然而,相比较整个庞大的托育市场,“合法”且“合格”的比例并不多。新快报记者日前走访市内多家托育机构,发现该行业仍存在数量少、布局不合理、缺牌照、“麻雀场地”、管理混乱等问题。但与此同时,记者亦欣喜地发现,随着托育行业的发展与家长需求的提升,托育机构不仅是0-3岁婴幼儿的“寄存地”,更通过丰富的课程与活动设计,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从以往的“有托”,到如今的“有育”,这一“最柔软的群体”的托育之路该如何健康地走下去?出台相关标准仅是第一步,接下来如何提供专业化、规范化、差异化等多元服务,以满足不同群体家长需求,才是实现“优育”的关键。

■专题策划:新快报记者沈逸云■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沈逸云吴晓娴■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李小萌

■双职工家庭中0-3岁幼儿的托育需求逐渐凸显。

幼儿托育机构数量少、没牌照、场地小、管理乱

二孩*策放开后,双职工家庭中0-3岁幼儿的托育需求逐渐凸显。近两年来,广州的托育机构呈现“雨后春笋”之势;然而直至今年10月,国家卫健委才印发《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国标”落地但细则尚未出台。

少了参考标准,家长择园喊难;投身托育行业的人员在上牌、建设时亦喊难。日前,新快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采访家长与业内专家等,力求呈现广州托育机构的真实发展现状。

家长说

虽然机构无证

还是“狠心”将女儿送进去

“再生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谁来带。”年,家住越秀区的李杨(化名)迎来了第二个宝贝思思,一晃,女儿已经两岁多。与不少职场育龄女性一样,她生二宝的前后都在考虑“带娃”问题。

幸运的是,女儿出生后,家中一直有老人帮忙带。一个月前,老人生重病,她也遇到女儿“谁来带”的问题。她曾想过请保姆,但每月要-元,“保姆在家带,也不一定放心。”

孩子未满3周岁一般上不了幼儿园。在留意家*信息的同时,李杨开始留意托育机构方面的信息。

“在家附近方圆几公里找了几圈,公立托育机构几乎是空白,走访了几家提供类似服务的私人托育机构,不少也是没办理任何营业执照的那种,不敢贸然把孩子送过去。”在邻居的推荐下,李杨把孩子送到了一家私人开办的小托育机构。“这个机构在街道备了案,是租了小区的一套房当活动、教学场所,只有8个孩子,但有4名老师照顾他们。”

“最担心就是孩子的安全问题,比如被拐跑,出意外等。”李杨告诉新快报记者,由于托育机构没有任何证照,所以送孩子入读前,她还认真拍了老师的身份证。有时候,她躲在门外、小区里偷偷观察孩子的入读情况。因为没有人带孩子、保姆没找到合适、自己又要上班,最后她一狠心,把孩子送到了这个托育机构。“通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孩子在里面被照顾得很好,女儿每天都开开心心上学。”

找个托管时间合适的机构不易

还得申请降薪早退接娃

乐儿(化名)在女儿一岁半时,就把她送进了幼托机构。“广州针对3岁以下幼儿的托育机构确实太少,而且没有资质标准,家长觉得很难选择。”她坦言,要找到在家或者单位附近、托管时间合适的机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通过网上了解并结合朋友推荐,考察了2家托育机构后,乐儿选择了希蒙国际托育中心。这家机构提供8:00-17:00的全日制托管服务,每个月收费元,包含每天4餐的伙食,但需要一次性付完一年的学费。

“接送时间能迎合家长的上下班时间真的太重要了。”乐儿说,为了配合托管班的放学时间,她还跟单位申请降薪早退,每天卡着点到园去接女儿,“基本都是最后一个到达的家长。”

甲方的身份乙方的命

入园前签了多条免责条款

家住海珠区的许先生,在女儿2岁左右,将其送到家附近的纽诺·艾玛保育园。入读前,机构提供的合同上罗列了多条甲方(家长)与乙方(机构)的权利义务。其中,甲方的权利义务多达17条,乙方的则仅5条。

新快报记者在许先生提供的合同原件上看到,家长义务包括不允许佩戴任何首饰和贵重物品,遗失或因此造成的事故,乙方一律不担责;如幼儿出现身体不适,请尽量安排在家休息,保育员老师不提供药品及喂药等。

“其实这也是从孩子安全角度来考虑。”许先生说,对这些条款表示理解,包括对于日常中孩子轻微的磕碰、午睡垫子被其他孩子尿湿等情况,他也是持包容态度的。甚至原本说好的外教课,在几个月后变为“内教”,他亦没提过多意见。“把年纪这么小的孩子交到他们手里,这些都不计较了,只要安全就好。”他坦言,由于没有监管部门,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别无选择,要么沟通,要么退钱,“感觉我们才是‘乙方’。”

记者访

托育机构设在商业广场内没有阳台和户外活动场所

11月18日,新快报记者来到越秀区东风路一间托育机构,机构设在商业广场的二楼,里面隔开了厨房、卫生间、睡室、活动场所几个区域。各个设施都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作了相应改造,比如有小宝宝的马桶、地上铺有软垫子、有色彩丰富的玩具等。

由于机构设在商业楼里,前面是大马路,孩子们并没有户外活动场所,甚至连阳台也没有。该机构2岁以上幼儿一个月的托管费包午餐是元,小于2岁的会酌情加费。

新快报记者注意到,这里有10多名宝宝,小的才9个月多,大的有2岁多。“其实就是帮着看孩子,让孩子暂时有个去处。至于上课这些,我们暂时没开设。”该托管机构的保育员说。

小区高层套房改建托育机构孩子吃住玩挤在多㎡里

记者了解到,按照目前消防等相关规定,托育机构是不允许设在3楼以上的。然而在走访中了解到,有的无证托育机构设在居民楼里,楼层都超过3层。

比如记者走访的某个叫“安安”的托育机构,就开在小区的第20层的一套房里。套房有多平方米,客厅改造成幼儿活动、学习室,一间房是睡室,一间房是感统训练室,还有一间房是幼儿角色扮演游戏室。孩子吃住玩都在这套房子里。不过,平时老师会带孩子们到楼下去活动、运动。

在这间托育机构,目前已经有13名幼儿在托管。送孩子入托的一位家长告诉新快报记者,老人年纪大了,没精力照顾孩子,孩子1岁多就送过来,如今已经一年多。“只要这里的老师真心对孩子好,能帮到我带孩子,在3层楼以上又有何所谓呢?”

每班配备教师和保育员各2名老师一天至少洗十几个“屁屁”

位于越秀区越秀公园东秀湖旁的唐尼翰博国际保育园越秀分园,是越秀区试水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合作机构。12月3日,新快报记者看到该机构面积有多平方米,能容纳多名1-3岁的幼儿,共设7个班:其中1-2岁幼儿班1个,2岁至2岁半的2个,2岁半至3岁的班4个。

该园园长崔珍梅介绍,越秀分园共有38名教职工,每个班配备2名教师、2名保育员,共28人,另外的为行*人员与保健人员。“比起幼儿园,保育园的老师工作更琐碎。”她表示,1-3岁的孩子无法准备表达自己的需求,他们吃喝拉撒都要靠老师与保育员细致观察,“特别是1岁多的孩子,直接拉在纸尿裤上,每次老师都得帮忙洗屁屁,一天下来得洗十几个屁屁。”

由于低龄孩子无法完全听懂语言指令,“教学”时需要教师“言传身教”。“比如吃饭、收碗筷、摆鞋子等,需要老师带着孩子们做了一遍又一遍。”崔珍梅说,这一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因此这一教法比“说”更有效果。在她看来,托育机构的教师并非“保姆”,而是换种方式来探索、发展孩子的语言行动能力与独立意识。

班级课程设置跟幼儿园不同有语言运动艺术等多种教育

新快报记者走访广州多家托育机构时发现,不少机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开设不同“课程”。

位于海珠区的新瞳萌儿童成长营是一家民办早教机构,与同一公司旗下的名苑幼儿园仅隔20米,目前有32名2-3岁幼儿在读。“0-3岁婴幼儿在生理、心理特点方面有独特之处,因此托育园的班级、课程设置跟幼儿园有一定的区分。”该成长营相关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幼儿园每个班25人,托育园则是每班约15人,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开展生活教育、*金教育、感官教育、艺术表达、语言教育、运动能力活动,激发孩子的潜力。

同样是运动能力的开发,0-3岁与3-6岁的课程内容、设施亦不一样。“我们进行的是感统训练。”唐尼翰博国际保育园越秀分园园长崔珍梅说,3岁以上的孩子主要是跑跳,3岁以下则是跑、钻、爬。

新快报记者在走访唐尼翰博国际保育园越秀分园时,其1-2岁班级的十多名幼儿正在上外教课。一名外教拿着各类水果的模型,用简单的单词与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其实主要是创造一个语感环境。”崔珍梅表示,这一阶段的孩子对动作比较敏感,主要是通过看进而进行听与模仿。

■手工课上,老师教小朋友们粘贴苹果树。

■老师和小朋友玩游戏。

■有些家庭选择由老人家照看小朋友。

幼儿托育机构数量少、没牌照、场地小、管理乱

梳难点

1

难点:机构办证难

广州市市场监督局对企业开放登记

今年10月,国家卫健委印发了《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

此前,规范标准的空白给行业发展与家长选择带来了“双难”。“每个班对外说是15名幼儿,实际上是看招生情况。”家长许先生说,不少家长只是托管几个月,班级流动性大,人数上并无规范。家长李杨则建议,建立托育机构“白名单”,“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样,让家长有得选,而不是自己盲目去找。”

不少家长反映,目前多数机构证照不齐,处于“无证经营”状态。不少机构却表示,缺少办证指引。不久前,广州市*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上,便有机构直言,0-3岁的托育机构不是学校,不属于教育部门管理范围,同时托育亦无法纳入工商登记管理范围,因此市面上有证照的多为“教育咨询公司”或“教育培训公司”。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托育机构的登记注册部门——其中,举办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在民*部门注册登记;营利性的,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

据悉,《广州市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已完成起草,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也有望纳入到“十四五”规划纲要规划中。此外,广州市市场监管局透露,已对广州市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企业名称及经营范围进行规范,引导企业依法申请登记。截至目前全市已登记该类企业35家。

2

难点:收费较高

越秀区试点推广普惠民办托育学位

幼儿园尚有“公办”“民营”之选,托育机构只有民营。民营机构由于自负盈亏,在收费上亦难以做到普惠。

不过,广州已有个别区先试先行。今年3月起,越秀区首次试水婴幼儿照护服务,与社会机构合作,分批次为区内常住人口家庭提供1-3岁婴幼儿公益性托育服务,学费按照市场价7.5折计算。

首批提供25个1-3岁婴幼儿全天托育服务的公益学位,优先分配给经济相对困难、婴幼儿无人照看的职业女性家庭,且每个孩子就读时限为6个月。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越秀区合作的唐尼翰博国际保育园越秀分园,该托育班的学费标准按照市场参考价元的7.5折,即.5元计算,并再另付公益学位伙食费每月元/人/月,即合计共.5元/人/月。该费用由幼儿家长自行向托育机构支付。

越秀区卫健局表示,因目前还在试行阶段,所以公益学位的供给不足以覆盖大多数有需要的群体。“这是一个探索之举,如若可行,下一步将继续往普惠性和扩大性的方向来进行,让更多育有1-3岁婴幼儿的越秀区常住家庭受惠。”

3

难点:选址受限人员配备缺失

医院儿科合作开展“育医教”一体

不少托育机构开进了居民区或写字楼,这意味着这些机构的场地不过一套房的大小,配套设施也可能受限于房间户型格局。

“很多机构是‘麻雀型’,感觉就是租了个地方来放孩子。”家长许先生向记者吐槽,“它没有一个标准,像幼儿园或中小学那样规定了生均面积,更别说师生比等其他规范。”

《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提出,托育机构应当根据场地条件,合理确定收托婴幼儿规模,并配置综合管理、保育照护、卫生保健、安全保卫等工作人员。

然而多名家长表示,托育机构一般只有教师与保育员,并无医护人员或保健人员。“可能就是体检比幼儿园更严格些。”家长张先生举例,像小孩流着鼻涕、喉咙有些红肿,托育机构就会要其回家休息。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医院开展合作,弥补这一块的“短板”。新快报记者走访唐尼翰博国际保育园越秀分园时发现,该机构在园区配备了一名保健人员,还联合广州市妇幼儿童医疗中心、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院医院儿科医生组建保健医生专家团,并开展“育医教”一体。“孩子一旦在园期间生病,园内保健医生处理不了的,我们会医院。”园长崔珍梅说。

答疑惑

■疑惑一

老人能帮带,

还要把孩子送入托育机构吗?

“家里有老人或保姆可以帮忙带娃,还要不要把孩子送入托育机构?”这是不少父母面临的一道“选择题”。

“小朋友过了一岁半以后,住家保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和求知需求。”家长乐儿表示,在托育机构能让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学习,对小朋友的成长教育更有帮助。

崔珍梅园长则认为,老人家会照顾得更仔细些,但孩子将缺乏社会环境去成长与锻炼。“孩子间交流的过程中,能提早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与集体生活适应力等。”她表示,少了“隔代溺爱”,孩子也会更独立。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保健部副部长张帆即指出,0-3岁婴幼儿进入托育机构,能让宝宝更早从集体保育中获得社会生活带来的好处,对正常孩子的集体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锻炼更充分,特殊儿童如自闭症儿童在集体生活中更容易被及时发现和确诊。但由于该年龄段的孩子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对不合格的托育机构和师资的承受能力更差,更容易遭遇分离焦虑、传染病和不合格托育机构不当喂养方式等的身心打击。

■疑惑二

入读托育机构,

选择混龄班还是分龄班?

近年来,学前混龄教育在国内开始兴盛。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