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自闭症男孩,2岁开始做家务
TUhjnbcbe - 2023/7/25 9:18:00
北京白癜风中医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ks4606

VOL

凡妈朋友圈晒娃~

凡凡,12岁中重度自闭症孩子,目前就读小学六年级,智商70出头的他被妈妈称为:热爱家务活动的暖男。

看到脏衣服,他会主动丢洗衣机;地板有污迹,他会主动打扫;凡凡个人的生活自理、房间保洁更是不用妈妈操心。他还会给妈妈做早餐、午餐。

甚至,妈妈可以很放心地把凡凡独自留在家里。

回顾十年干预路,凡妈说:“本以为儿子能当宇航员,没成想却被我教成了劳模!”

缘由

2岁时,凡凡特别喜欢转圈,所有玩具只有一种玩法——旋转,如果没有玩具,他就踮起脚尖,连续转百圈也不知疲倦。

不知缘由时,爸爸曾开玩笑:莫非这娃长大后是个宇航员!

3岁时,凡凡在中山三院被诊断为典型自闭症。之后勉强入读幼儿园、小学,经过数年不懈的干预,凡凡一直在进步,直到3年级时我撤出陪读。

可即便凡凡入读普校,对于智商70出头的自闭症孩子而言,他的人生想要从学业中获得成就感,可能性微乎其微。

我很清楚要从别的方面入手,让他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

左右滑动查看干家务和做饭能手

我深知,终有一天我和他爸爸都会老去,而凡凡也将长大成人。若我们到了古稀之龄,还要给年轻力壮的他洗衣做饭,收拾房间,甚至洗澡穿衣,这样的生活将多么悲哀。

所谓干预,就是尽一切可能让孩子适应普通人的生活。所以,我希望他至少能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能够生活自理。

于是,在凡凡很小时,我将做家务列为凡凡生活的重要目标。而在带他做家务的过程中,我发现,自然情景中无孔不入的教导,凡凡收获的远远多于做家务本身。

比如,5岁时,我带凡凡一起做菜,当时,他靠近放置调味品的架子,我指着架子说:“凡凡,帮我拿一下那个。”

起初,我说得并不明确,凡凡总是把他自认为正确的调料递给我。我摇头,他就重新去拿,两次之后,他学会了在手碰着瓶子时看向我,等我确定后再递过来。

凡凡的语言能力发展起来后,再遇到不明确的要求时,他会直接问:“妈妈,你想我帮你拿什么?”

看,一次简单的家务活动,不仅练习了对非语言信息的解读,还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调整,以及沟通交流。

发现了做家务的诸多好处,我也更加乐意带着凡凡一起动手。

而今,凡凡能成长为一个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的暖男,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必不可少。

言传

身教的影响

凡凡确诊后,我们就不再请保姆帮忙,我和爸爸谁有空谁就做家务,两人有空就一起做。

我们常常一边做事,一边说说笑笑,平凡的幸福就在俗世的烟火里跳跃。

我们从来没有规定谁一定要做什么,十多年来也没有因为家务琐事而计较、抱怨或争吵。

我和爸爸都理解对方为家庭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彼此将家务视为工作后的调节和对家人的呵护。

受我们的影响,凡凡也不把做家务当成苦差事,反而常常享受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

我有一个习惯,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我会提前搞卫生、洗水果、准备好茶点。

做这些时,我常带着凡凡一起,并告诉他这样做是对客人的欢迎和重视。客人到来后,通常都会称赞家里很整洁,得知是凡凡准备的,更会狠狠表扬他。

于是,在待客一事上我便主动“退居二线”。每次客人来时,我会提前告知凡凡。

今年中秋前,朋友约好要来,凡凡一大早就忙活上了:拖地,收纳、擦家具。客人来了后,凡凡给他们端茶,洗水果。

凡凡的表现得到了朋友们的盛赞,于是这个可爱的孩子打开水龙头,默默地再洗了一碟新的水果奉上。

可见,家长的行为会无形中影响孩子,正所谓“润物无声”。而凡凡参与劳动让他享受了精神上的满足,这也是他愿意继续做家务的动力。

循序

渐进的引导

凡凡两三岁时,我坚持每天都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丢垃圾、剥大蒜、擦桌子。我晾衣服,小小的他就在一旁给我递衣架;我扫地,他就帮忙拿垃圾斗;我煲饭,他就负责量米……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比如,我俩第一次晾衣服时,凡凡只递给了我一个衣架就跑开了。所以,在第二次邀请他时,我改变了策略。

首先,调整位置。我在阳台靠里的位置放了一张小凳子,请他坐在凳子上。因为坐着比站着舒服,而且让凡凡坐在里面意味他没有那么容易跑开。

其次,减少衣服数量。我只准备了两件衣服,凡凡做到后,我拥抱着他,真诚感谢他:“谢谢凡凡,凡凡会帮忙了,真能干。”

之后,随着凡凡能力提升,我再逐步提高难度和劳作时长。以和凡凡晾衣服为例。

1.逐渐增加要晾的衣服数量;

2.互换角色,我负责递衣架,凡凡负责把衣服挂在架子上;

3.加入数的概念,加入大小区分。比如,晾大件衣服时,需要凡凡递给我一个大衣架。如果他给的是小的,我也会把衣服挂在上面。这时,衣服会从衣架上掉落,我趁机引导凡凡思考为什么会这样,鼓励他再换一个衣架试试,最后,凡凡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了区分大与小。

这些,都是在家务中自然而然加入的目标,过程中,也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来安排家务的难度、参与时长,让孩子稍加努力就可以做到。

见好就收,千万别让做家务变成嫌恶刺激。

当然,我也会及时肯定凡凡新的尝试,不管成功与否。在正向强化和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下,凡凡更乐意参与更多家务事,并渐渐有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信念感。

有一天,凡凡一边做着清洁一边自豪地宣称:“妈妈,这个家(保洁)就靠我了!”

自然

结果的强化

凡凡是一个小吃货。为了增加他对做家务的兴趣,7岁时,我经常和他一起制作各种各样的小点心:蛋糕、面包、艾糍、披萨、月饼、曲奇饼、鸡肉卷。

只要他想吃,我就陪他一起做。只要他动手,就能吃到喜欢的食物。

劳作过后的美味品尝和家人们发自内心的赞叹,就是凡凡最棒的增强物,也能让凡凡更有热情地投入到点心制作中。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凡凡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当一名点心师。

当然,在带孩子制作点心时,也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孩子能力不够,专注力不足时,我们也不能要求他长时间集中精力。

比如,以烤制月饼为例,我会把它分解为几个步骤,并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完成。

第一次,只需把转化糖浆做好并密封保存。

第二次,只料理月饼的馅料。

第三次,制作饼皮,进行造型烤制。

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每一次时间无需太多,孩子的投入度才会更高。

重在

参与的态度

谱系孩子做家务,不太可能尽善尽美。

凡凡小时候乃至到现在,和我一起做点心时,经常会弄得台面、地板上都是面粉,甚至他的身上、脸上、头上都是斑斑驳驳的。

这又有何不可呢?洗洗干净,小丑不是又变回小王子了。

我们不能因为带谱系娃做事费心伤神,就剥夺了孩子参与的机会。

有一次,我外出后回家,发现凡凡全身湿漉漉。此情此景简直太上头了,我几乎就要“怒发冲冠”、“河东狮吼”。

然而,当我得知凡凡因使用花洒清洗了比他还高的纱窗,不可避免弄湿了衣服,我真庆幸没有责怪他,不然,多打击他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凡凡刚开始学习收拾碗筷时,也不懂得把大盘子放下面,小盘子叠在上面。我知道他这种随意的叠法可能会让碗盘摔落,但并没有责怪他,直到盘子摔碎后,我告诉他:“没关系,我们再试试。”

我拿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碗碟,叠出两种不同的样子,让他比较哪种叠法更稳当一些。

因此,我们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孩子出错了,他才有机会去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改进的可能。

而鼓励他们参与劳动,不以结果成败作为评判标准,看到孩子的主动性,才是最可贵的。

视觉

提示的帮助

凡凡九岁前,大多时候是我带他一起做家务。

在这个过程中,凡凡的模仿能力、动手能力和听指令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我也在有意识地放慢步伐,让他多思考多尝试,同时加入了轮流、参照、合作等目标,所以凡凡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性有很大提升。

凡凡九岁以后,我开始尝试放手让他独立完成家务。这个过程,离不开视觉提示。

以教凡凡自主购物为例,会自主购物包括:知道需要购买什么、能自主找出物品、会支付。

大多数谱系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第一项技能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

当凡凡能够在超市中找到所需的物品并懂得支付后,我才开始运用购物清单作为视觉提示,让他尝试一次购买多样物品。

这个目标达成以后,我再让凡凡加入列清单的讨论。如“今天你想吃什么菜?”“要准备哪些食材呢?”“冰箱里有什么,还要买什么?”最后,我们一起列出购物清单。

当然,视觉提示在凡凡做家务时运用最多的便是做饭。

现在,凡凡已经掌握了摘、洗、切、炒等各种技能,一张详细的流程图或步骤说明可以帮助他把做菜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独立做菜。

有时家里买了新的食材,我也会指导凡凡上网,搜索相关的烹制视频,让他参照视频进行制作。

这些视觉提示的使用,可以让我退居幕后。而少了妈妈的指指点点,也提升了凡凡的独立意识,让他成就感倍增。

凡凡10岁时,医院看病,留他独自一人在家。在等待就医、检查及回家路上,我一直惴惴不安:

他第一次独自在家能行吗?安全吗?饿了能知道做饭吗……而当我火急火燎赶回家时,凡凡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刚进家门,他就迎上来关切地问:“妈妈,你还疼吗?我做好饭了。”

凡凡主动做好饭了?在我完全没有嘱咐的前提下,我简直不敢相信!尽管,他当时做的只有:米饭和一碟糊了的四季豆炒肉。

于我而言,那是人间至味。

编辑

皮皮爸、眉沙图

凡凡妈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闭症男孩,2岁开始做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