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同普通的孩子一样,拥有可爱的面孔、闪亮的眼睛、纯洁的心灵。然而他们不善言谈、不易被别人理解、常与孤独为伴。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独享”属于自己的一份安静。调查数据表明部分成年后的自闭症患者,智力、感知、思维都有超出常人的表现,却很难融入主流社会。因此,“自闭症”问题就成为了“星宝”家长们最为关心的话题。
那么关于儿童自闭症的干预我国目前都有哪些措施呢?
自闭症儿童的干预可以分为家庭干预与机构干预两个方面。
目前国际上受主流医学推荐和使用的训练干预方法,为孤独症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方向,这些主流方法主要有
1.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主张以行为主义原理和运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训练强调高强度、个体化、系统化。
2.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TEACCH)训练该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对患儿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3.人际关系训练法包括地板时光疗法(floortime)、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relationshipdevelopmentintervention,RDI)。
家庭干预方面:家长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制定适合他的干预方法,最好的莫过于情境教学(干预),基础不好的孩子,指令不懂,语言也没有的,先要把日常生活中那些常用指令要求让他听懂,比如:坐下、过来、站好、关门、开门、放下,不能动(摸、碰、喝、吃等)、这些每天都要用到的,只要有那个场景,需要用这些词字的时候,都要大声着重或者重复几次告诉给孩子听,当他恰好做对了的时候,立刻!立刻给予奖励(给他喜欢吃的零食或者玩具),同时也要特别夸张的给予口头表扬,或者拥抱,或者转圈圈,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孩子下一次还愿意这样做,同时也能因为感受到某些词字对应的动作,而记住了这些词字的意思,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当孩子的程度提高了,已经会使用简单词句,也能明白一些日常用语的时候,就要开始教一些社会常识,和常规,同理也是同样的办法,去游乐园玩,要排队,当协助孩子站在小朋友身后排队的时候,一边还夸孩子:真棒,宝宝排队了!一定要动作和语言(语言要简洁)同时进行,他们才能明白这个动作就是排队,同时也明白了排队就是当下这个动作。
类似于这些例子都是情境教学,举一反三,也就是家庭干预的方法,生活中孩子们需要懂得的,需要会做的,都可以随时教学,不用刻板的一对一彼此对坐,一板一眼地教孩子,碰上什么教什么,随意灵活也记得快。只要家长有些基础的干预方法和理论知识,就可以开始漫长的家庭干预了。
自闭症干预的方法有很多种家长要结合孩子的能力与自身情况来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干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