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目光澄澈,却对所有人都视而不见;他们听觉灵敏,却对父母的呼唤充耳不闻;他们发声正常,却在众人的交流中保持沉默。他们“独自发亮、独自闪烁”。有人称他们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是自闭症患儿。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在医学上被认为是一种有神经基础的广泛发展障碍。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或青少年,往往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之中,无法与外界正常交流。相关报告显示,我国自闭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闭症群体超过万人,其中0-14岁儿童患病数量或逾万。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每年仍呈爆发性增长。
医院儿童心理行为康复中心心理治疗师杨启璠表示,儿童和青少年自闭症患者由于身心发育等原因,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了解自闭症的相关科普,加深对自闭症患者群体的理解与
自闭症并非教育不当所致
“自闭症并非心理疾病,心理问题通过治疗可以恢复,但自闭症不能。”杨启璠表示,自闭症是一种弥漫性发育障碍,医学研究发现,自闭症的病因比较复杂,目前尚不明确,但近年来研究发现自闭症与遗传因素、认知与信息处理障碍有一定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家长在发现孩子得了自闭症后懊恼不已并反思自己是否没有教育好孩子,研究发现,导致自闭症的原因虽然繁复,但可以明确的是,自闭症并非由父母教育不当引发。不能认为自闭症是因为缺乏管教引起,更不能用智力发展障碍去解释。
由于自闭症的成因过于复杂和多维,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两个自闭症的孩子是一样的,目前医学上对于自闭症并没有特效药进行治疗,但可以通过康复训练,使得他们更好地适应、融入社会,并无限趋近于正常孩子。
自闭症的康复期很长,需要长期甚至终生照料。杨启璠希望社会给予这个群体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最早可起病于婴幼儿时期
杨启璠表示,自闭症起病于婴幼儿期,一般在3岁以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以及一些异常行为方面。且多见于男性,男女的比例大概是4比1。
杨启璠曾接诊过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欣欣(化名),据家长反映,医院给欣欣做常规体检的时候发现孩子“有点不对劲”,家长意识到这不能拖延,要尽快寻求专业治疗,医院给欣欣进一步进行身心等方面的全面检查,最终欣欣被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
早发现,早治疗,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哪怕只是小婴儿时期,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发现孩子有不对劲的地方,要提高警惕,尽快寻求医学的专业帮助。
杨启璠表示,通常来说,自闭症患儿越早被发现,康复的效果会更好,否则,自闭症婴幼儿或儿童没有得到及时干预,有可能成长为自闭症青少年,而一旦进入青少年时期,孩子面临升学、社交活动,以及进入生理青春期后的一系列新问题,干预难度将更大。
当心孩子的“奇怪癖好”
4岁的自闭症患儿寒寒(化名)特别喜欢蹲坐在地上,每一天都会在下午固定的时间对着小区门口看进出的车辆,刚开始父母认为他只是好奇心强,仔细观察发现原来他是专门盯着转动的车轮子看。
很多自闭症患儿像寒寒一样有这样“奇怪的癖好”,这些“癖好”是自闭症患儿的一些典型表现。杨启璠建议家长可以从这些行为表现上去观察孩子是否可能患了自闭症:首先是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缺陷,自闭症儿童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缺乏社会意识,例如叫孩子名字时他没有反应、见人不会微笑、老喜欢独处,不跟其他孩子一起玩,几乎不理会别人,很少与他人有眼神交流;其次是兴趣狭窄,他们可能过度
杨启璠强调,自闭症患儿可能伴发言语障碍、智力障碍或其他精神行为方面的障碍,这些精神行为疾病的症状也需要留意。
“星星的孩子”或有过人天赋
14岁的自闭症少女晓梦(化名)接受康复训练很长一段时间了,家人发现她特别喜欢音乐,每天喜欢听音乐,只要听到钢琴的旋律,她就特别专注,表现得特别兴奋,还会试着主动去弹钢琴。
据悉,自闭症的高发率迫切需要全社会去早期识别、诊断性评估和有根据地干预治疗。对自闭症早期干预对其家庭来说都非常关键。
因为自闭症患者有兴趣狭窄、刻板行为等典型表现,他们的专注力比一般人强,如果康复训练的进展顺利,持续下去,不仅可以使自闭症儿童和青少年长大后生活自理,甚至能发现他们的天赋,看到他们拥有的某方面过人才能。
杨启璠说,目前自闭症治疗原则首先就是早评估、早诊断、早干预。医院儿童心理行为康复中心有多元化的特色教育康复训练模式,比如个别化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虚拟互动训练等,定制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促进儿童认知、适应行为、语言、注意力、记忆力、大脑与身体各种机能的联系与协调等。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自闭症相关表现的话,可以拨打惠州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或儿童心理行为康复中心-进行咨询,也可以带孩子到医院儿童心理行为康复中心就诊。
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刘菁郑愿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