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非常特定的领域或行业,出现了一些“自闭症奇才”,诸如日历计算天才唐尼(Donny)。他总是能最快、最准确地计算日历,他对日子上了瘾。
象唐尼这样的自闭症奇才虽然是极少数,但他们的存在不得不让人怀疑确实有人生来就是天才。他们并不具备正常学习的智商,可却能取得绝大多数正常人穷极一生都望尘莫及的成就。这不是天赋异禀还能是什么?
难道真有天命所归一说吗?
01积极反馈,跳出“自证预言”的陷阱
不禁想起自己的故事。
打小我特别喜欢听歌,哼歌,有一回,我听着听着就忍不住跟着哼起来,结果我哥一句:“哎呀呀,太难听了,你跑调跑哪去了,五音不全。”
从此我再也不敢在众人面前哼歌,更别说唱歌了。
貌似我真是一个五音不全的人了,我陷入了“自证预言”的陷阱,真的觉得自己不是唱歌的那块料。
很长一段时间,听着悦耳的歌声,伴着动人的旋律,尽管内心激动不已,很想跟着一起唱,可但凡周边有一个人,我都不敢开口哼唱,把想开的嗓又憋回去了。
越不敢唱越不会唱。
我们从小就经常接收到来自父母、老师及其他人的评价,在我们还没有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时候,这些来自我们眼中的权威人物的评价对我们的影响极大,好的评价可能会导引我们走向人生辉煌,而负面评价却可能让我们一事无成。
就如我哥的一句负面反馈,让我真成了一个不会唱歌的人。
事实上,多年后的我遇到一个爱好唱歌的朋友,不断鼓励我说,我也一定能唱,在他的鼓励下,我用心学了一首歌,然后在一次同学聚会时,居然也能在KTV当着众人的面完整地且情感饱满不跑调唱出来,惊艳了大家,让大家深感惊讶,要知道此前,任同学如何鼓励怂恿,我是绝对不会开口唱的。
我之所以能较成功地完成那次表演,无非是因为我花了大量时间,反复练习那首歌的结果。
02屏蔽周遭,专注于刻意练习,成绩斐然
回归过来看那些自闭症奇才们,正如《刻意练习》中有段话所言:
“自闭症奇才更有可能比不具备奇才的普通自闭症孩子更注意细节。而且更倾向于反复的行为。他们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某件事上面,抛开周围的一切。沉浸在他们的世界之中。”
自卑症孩子因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上,接收不到外界的评价,这就免疫了自我实现预言效应。
他们一旦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就会创造出一个独立的练习世界,丝毫不受外界干扰,有了刻意练习的环境,他们就有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奇才。
由此可见,自闭症天才没有什么神奇之处,他们的能力也是后天获取的,采用的方式和其他杰出人物如出一辙,调用了大脑的适应能力。
就如唐尼,他能拥有计算日历这项高度发展的技能,是他多年潜心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奇迹般的天生才华的信号。
只要能搞懂他们练就独特技能的途径,任何一个普通人经过刻苦训练都可以做到。
自闭症奇才们比普通人有优势的地方在于,先天缺陷为他们设定了自动专注模式,而普通人的精力则被海量的信息肢解得支离破碎,纵使想静下心来也有心无力。
结语
没有人天生就是奇才,跳出自证预言的陷阱,你可以,我可以,我们都可能成为一个优秀者;
屏蔽周遭的喧哗与负面评价,反复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一件事,你也可以成为一代宗师,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