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容易把孤独症和自闭症给划等号,认为孩子不喜欢交往,待在家里独处就是孤独症,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改变孩子的环境,会让孩子性格发生改变,孤独症会慢慢变好。那么真的是这样吗?来看看几个案例:
案例1、女孩真真,叫无反应,口中无声音,2岁,不敢后人对视,更听大人的指令,有时候走路下电梯就会苦恼,并且喜欢转圈。家长说,真真喜欢和小朋友玩,尤其是喜欢和大龄的儿童玩耍。
案例2、男孩,小包,3岁,语言发育迟缓,一般不说话,除非有需求的时候会叫爸爸、妈妈,词汇量少,大概六七个的样子,不会指认物品,平时很少用手拿东西,都是达人棒棒去哪。平时喜欢把玩具排成一排,如果不让玩会打人。
案例3、女孩,紫涵,4岁,已经上幼儿园,老师说和其他人玩耍,不上课就去超长自己玩。日常吃饭、上厕所不排队,直接去拿。老师问问题,几乎不回答,经常自言自语,可以说模仿的动画片片段内容,现在已经能背诵古诗。
上诉这三个案例,家长认为孩子很聪明,都会。其实这些孩子多少都和孤独症有一定的关系,其实,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症状。对孤独症孩子来说,从不敢说话,到滔滔不绝的说话,从不敢看人,到能背诵古诗词,茶币嗯好的那。
所以说,孤独症不仅仅是不合群,实际上是有此类症状的人群,简单来说就是沟融障碍,兴趣狭隘,动作刻板。一般来说,孤独症有多种症状,有高有地,但很多孩子一般缺乏社交,还有一定程度的语言问题,虽然有说话能力,但语言能力不够,不能在合适环境售出合适的话。
临床上,孤独症孩子会有典型表现:
1、容易苦恼,不容易安静下来;很安静,自己一个人,不需要家长陪伴。
2、不敢接触别人眼神。
3、对声音反映差、叫自己名字无反应。
4、不喜欢互动。
5、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