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要独立融入社会,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答案很多,但无论是社交动机还是社交规则,其驱动力都来自邹小兵教授所说的“知荣辱”。
邹小兵:自闭症社交干预的核心目标究竟是什么?
邹小兵:自闭症孩子独立上幼儿园、小学必备的个“社交元素”!
荣辱观从个人角度讲,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造成的后果的在意,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行动的内在规范,对个人的成长有着长远和深刻的影响。
这是一种高阶的社会技能,没有经过教育的2岁孩子是没有荣辱观的,所以他们想哭就哭,想拉就拉。而自闭症孩子学习知荣辱也绝非易事,他们可能智商很高,却在社会中频频碰壁,甚至被误解为像没有人情味的人工智能。
年,家住郑州的柏柏2岁2个月确诊自闭症后,柏柏妈想尽办法培养儿子的社交主动性和荣辱观。
2年过去,曾经不会说话,注意力只能维持2秒的柏柏,如今不仅成功融入幼儿园,还被妈妈说越来越"精"了,柏柏妈是如何做到的?
我最怕儿子长成智能机器人
口述
柏柏妈
01
幼儿园上学第一天
自闭症儿子的“小心思”让人捧腹
今年10月份,我送4岁的儿子去了普通幼儿园。
一路上,我心里都在打鼓,上半年他还在上融合幼儿园,如今脱离影子老师支持,他能适应吗,他能恰当表现吗?
我跟儿子念叨,我们换幼儿园了,今天我们要去一个新的幼儿园。他没什么反应,仿佛没听到。结果刚到目的地,他就给了我一个惊喜。
一下车,他就蹬蹬蹬跑到门口老师面前,毕恭毕敬地鞠了个躬说,“老师辛苦了,老师好。”
老师和旁边一些家长惊呼这孩子太有礼貌了,问我怎么教的。
我笑而不语,因为他不是懂事,只是表现欲“作祟”。
他可能没想到老师辛不辛苦,而是,“看我多厉害,我社交多好,老师肯定喜欢我。”我突然反应过来,来的路上,他肯定在心里打过草稿了。
果然他得逞了,得到了老师夸奖,一个自然情景的强化。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对周围人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