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孤独症为什么不能被治愈
TUhjnbcbe - 2024/12/19 13:20:00

生了病,通过吃药、打针或者手术等治疗手段会好。但孤独症不是病,它是一种发展障碍。目前,认为孤独症儿童发展的两大核心障碍是刻板行为和社交障碍。如果你的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或孤独症倾向,那么你想一想,你的孩子是不是有刻板行为?都有哪些刻板行为?

我个人认为,社交障碍同样是因为儿童的功能性语言刻板所致,所以刻板是阻碍孤独症的最大敌人!刻板思维,会表现在外在的行为上。随着个体的认知(思维)经过重组、顺应、同化,不断向高级发展,会不断出现新的刻板思维,新的刻板思维继续控制着外在行为,伴随个体终生!

孤独症的刻板是事实。一提到刻板,你首先想到的是典型孤独症外显的一些行为,比如晃动手指、透过指尖看阳光、手上转动物品,眼睛习惯性看向手指、用手有节奏的拍打桌面、墙面,咬指甲盖、有节奏的拍手等。

表现在手上的动作就已经很多了,有的还会弹口水、玩口水;有的会跳起来;有的喜欢看旋转的东西;有的常常捂耳朵;有的不断重复语言;有的背诵电是剧的台词;有的不喜欢改变环境,稍微改变就会让其失控;有的莫名其妙发脾气;有的排序必须按一定顺序等等。

如果你认为孤独症的刻板行为只是这些不容易改掉、但也对生活影响不大的行为上,那你太小看孤独症的刻板了。孤独症的刻板体现在孤独症儿童的所有行为中,有的可以被顺应、同化,已经改掉,不会被人察觉,有的非常顽固板,不容易矫正,最终成为影响儿童发展的核心障碍。

最近发现一个叫花花的孤独症小女孩,我教她用虎牙酥提要求,儿童不会说虎牙酥,我就提示他前两个字“虎牙”,想让儿童接上后面的“酥”,谁知发现了儿童的新问题,当我说“虎牙”的时候,儿童竟然有时会说出“牙膏”,老师说“牙”,儿童也会说“牙膏”。

于是教师把“虎牙酥”三个字写在纸上,目的当然不是认字,而是测试一下儿童可不可以在老师说一个字时跟着说一个字,结果教师指着虎并说“虎”,儿童自顾自的说“狐狸”;教师指着牙说“牙”,儿童说“牙膏”;教师指着酥说“酥”,儿童竟然说“酥了”。儿童不能跟老师说一样的,常常按自己的意愿说出一个词组,而且让儿童改正非常难。

通过与家长沟通,家长也反映,儿童就是特别固执,只要她认定的东西很难改正,让她多说几遍,都会引来她的大发脾气,这样固执的现象特别多,她不是不认识红色,但就是死活不会拿红色的东西;从来不会叫老师,尽管她什么都会说;就像明明可以说“牙”非要说“牙膏”一样;训练中认识的东西倒是很多,但是大多完成情况与教师的最终目标不符。

比如教她“斑马线”,她非说成“斑线”,教师慢慢引导显然她多说几遍,就会引起她哭着大喊大叫,“不要!不要!不要!”

通过这些现象,不同的人看法不同,有人认为儿童是故意的为所欲为;有的人认为儿童控制不住,不受控制的说“牙膏”;有的人认为是错误的强化方式,让儿童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毕竟她的答案和正确答案差不多,一些训练人员或他周围的人往往也算她对。(比如看到椅子不说“椅子”说“坐”,很多人就认为她这样说也可以);还有的人认为就是因为刻板思维造成的。

不管怎么样,教师发现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于是一个长期目标形成,即儿童可以完成跟着教师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出“虎牙酥”。而当前着手要完成的短期目标则是,儿童可以跟教师仿说“牙”而不是“牙膏”。

目标明确,看起来也很简单,但实际训练起来却大费周章,教师要通过这样一个训练,矫正儿童学习方式的同时,消除儿童没有耐心、学习时而发脾气、打人、趴在地上哭、扔东西的行为,而我深知,越难改的小习惯,对儿童的发展影响越大,越需要去改。心中有了这个信念,并在家长的支持下,训练一天天的进行,这就是孤独症儿童的训练。

最终,儿童可以跟着老师说“牙‘了,通过矫正花花把“牙”说成“牙膏”这个行为,儿童不再把虎说成“狐狸”,而说“虎“;也不会把酥说成“酥了”,而说”酥“,不用挨个教,因为儿童通过行为矫正,不只改正了一个行为,而是掌握了一项能力,逐字读的能力。

孤独症的刻板表现在方方面面,有些刻板行为阻碍了正常的训练,需要改正,而且通过改正,其他因这个刻板行为引发的能力也能得到发展,儿童会取得一个层面的进步,抓住问题的核心,训练起来事半功倍。

生活在世界上,在思维的控制下的个体的行为不计其数,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行为是什么?因为个体的思维不断发展,而思维发展同样会使新的问题行为不断出现。所以,孤独症永远不会被治愈!

1
查看完整版本: 孤独症为什么不能被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