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蝴蝶效应的翅膀,互联网时代知识泛滥导致的
TUhjnbcbe - 2025/1/9 22:17:00

前期有一则新闻估计会让许多国人感觉很奇怪,美国这个多民族,文化教育普及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度惹上了麻烦:一种曾经号称已经绝迹的麻烦,它的名字叫麻疹。

自麻疹年在美国宣布绝迹以来,年爆发的麻疹比任何一年都多,如今更是突破千人大关,截止6月6号的数据统计,美国28个州有人证实感染麻疹,创下新的纪录。

那么问题就来了,号称绝迹的疾病怎么又回来了呢,疫苗一直都有,难道是疫苗失效了吗,答案则是有些自以为了解知识的家长害死了自己的孩子。

蝴蝶效应:蝴蝶的翅膀在哪?

我们比较熟悉一个名词:蝴蝶效应。蝴蝶效应(TheButterfly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任何事物发展均存在定数与变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同时也存在不可测的“变数”,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的发展具有复杂性。

在《魔鬼经济学1》第四章的题目是:罪犯都去哪儿了?20世纪90年代在许多专家的预测中,犯罪一定会持续增长,然后实际情况是犯罪率大幅下滑。一边是专家忙着为预言擦屁股,证明自己说的话是同志们理解有误,并没有那样说过;一边则是寻找理由,总得要有个为什么吧?

面对一个已经发生的事实,想要找出一个理由可能很简单,正如文中作者指出的,各种各样的理由被引用的次数,貌似这些理由都对,但是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答案可能很荒唐,就是美国的堕胎合法化。

年,诺尔马·麦科维也在无意中扭转了历史进程,而她的初衷只是想堕胎而已,而那时美国的多数州规定堕胎是违法的,所以她开始为自己堕胎的权利打起了官司。直到年,法庭判决已改名罗女士胜诉,允许美国全境进行合法堕胎。

正如作者在文中指出的,堕胎与犯罪之间的关联能说明一点:如果政府允许一名妇女自行决定是否堕胎,她往往能准确地判断出自己是否有能力将孩子抚养成人。如果自认不能,她常常会选择堕胎。

20年前的一个小小的法案让20年后的美国整体社会犯罪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蝴蝶效应有时不一定会很及时和公开的方式影响着未来,却是以一种隐蔽的方式。

另一场不是蝴蝶的蝴蝶效应产生了。

年,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篇由韦克菲尔德发表的论文引起了一场风波。这篇论文认为,用于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以及风疹的三联疫苗导致了某种慢性的肠道感染,进而可能影响到儿童的大脑发育,最终引发自闭症。

年,《柳叶刀》撤下了这篇论文,韦克菲尔德本人承认错误,自己也被吊销了行医资格。

感谢互联网对于知识的传播速度,在6后时间里,这篇论文已经许多家长看到过了,虽然后续知道这是错误的传播,但是人们的偏见开始起了作用,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三联疫苗应该有问题,搞不定《柳叶刀》杂志是收了疫苗厂家的贿赂才这样玩的呢。

也许是因为离得近,英国麻腮风疫苗的接种率从92%跌落到不足80%,在年美国同样未接种的儿童数量是20年前的四倍,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为什么在年美国会爆发已经消灭掉的麻疹病情,而反讽的是那些最穷的国家如卢旺达等国反而几乎人人注射了麻疹疫苗,没有多少状况发生。

互联网时代:你会相信谁?

自从人类发明了纸张以来,知识的增长开始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而到了互联网时代,这样的增长速度完全达到指数级,当这些知识不断增长的同时,会带给人一个冲击,那就是个体可以掌握许多以往掌握不到的知识,也会带来一个错误认知,以为自己会知道一切。

很简单的一个事例,医院看病时,可能会到网络上查一下自己的病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应该如何治,医院看完病后,搞不定还拿着医生开出的药去网上再搜索一下,看一下有没有同样的人吃这个药会产生什么样的副作用。再后来还得同样的病时,医院都不用去了,反正大街小巷那么多药房,直接去买药就成了,自己都可以变成半个医生了。

但是,我们是医生吗?根本不是医生,只是多数时候自以为是医生罢了,而且还不一定相信医生的话。

得到节目有一期,罗胖谈谁是最愚昧的人时,引用一位医生朋友的话,行医生涯中最好的病人,就是有服从力的病人,严格遵守医嘱,让吃药就吃药,让节食就节食,还有另一种就是没有多少知识的病人,他不懂但是听话。而最糟糕的病人,就是学会了使用搜索引擎的人,医生说什么都有理由去抬杠,因为搜索引擎里的知识不是这样说的。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变得可以随手可得,而个体可能会在这种知识的假象面前丧失了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却以为自己了解到了一切,最终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却放弃了对于常识或权威的服从。

偏见的产生

疫苗作为人类的最伟大的一个发明,让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功不可没,曾经小儿麻痹症在20世纪早期当天花等疾病已经绝迹时,依旧拒绝投降,最终当一种疫苗被发明后,这种病情被基本控制住了。相对于后期的复杂医疗解决,疫苗是一种最简单最成功的解决方案。

随着互联网的发达,知识呈现出几何的增长之后,当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如此简单之后,一种自认为可以掌握全部知识的偏见就此产生了。

老特还不是美国总统的时候,在年他就发过推特抨击美国的疫苗制度。

美国的反疫苗活动自从《柳叶刀》杂志发表的论文后就没有消停过,并且在活动中还得到一些明星的支持,毕竟相对于疫苗厂商出售疫苗会赚钱这事,同志们还是有想法的,只不过这样的想法能不能禁得住推敲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曾经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和肯塔基州的参议员更是提出:父母应该具有注射疫苗与否的选择权。

这些活动也许是自由言论的一种反应,但是许多人却信以为真,从此却拒绝为下一代注射疫苗,最终导致美国的这次事件发生。

不但知识会让人产生偏见,对于某些宗教的信仰同样会产生偏见,美国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度,宗教信仰也较多,而许多宗教信仰则是拒绝接种的,据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6月13日,美国纽约州议会参众两院投票通过法案,取消了学龄儿童接种疫苗的宗教豁免,学龄儿童的父母将不得以宗教信仰为由拒绝为孩子接种麻疹疫苗。

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依旧遭受到一些人士的抗议,认为损害了宗教自由,而另一边这些人则无视麻疹疫情的暴发,不得不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知识作为人类智慧的传承和延续,应该是在原有认知基础之上的不断迭代更新,但是由于人类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后天的不断吸收、判断和理解,而在这种理解的路上,似是而非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偏见对于每个人来说可能是个绕不过的坎,但最重要的则是如何把这种偏见减到最少最佳的状态,有时对有的问题可能要追究到底,对于有的可能要难得糊涂一回,正视自己的无知,拥抱知识从而减少偏见。

1
查看完整版本: 蝴蝶效应的翅膀,互联网时代知识泛滥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