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残疾证甩给校长,堂堂正正走进校园
谈到这个话题,7岁自闭症男孩意意妈可嘚瑟了:“我是直说的,交入学资料时就把残疾证给学校了。”意意有轻度自闭症,智力正常,但语言表达稍差,能同时应付2-3个小朋友的社交。读幼儿园时,和老师坦白情况后,意意得到了很多帮助,但随着老师离职,新来的老师对意意并不包容。“言语中总嘲讽我们‘反应慢啊’、‘拖后腿’、‘要不请假回家’之类,老母亲每天心情很是忐忑,高考都没那么紧张过!!”好不容易熬到毕业,要上小学了,意意妈整天提心吊胆的,生怕又碰上类似情况。纠结了半个月,干脆心一横,入学交资料时,直接把残疾证拍在校长桌上。好在入学后一切顺利,所有老师都很包容,成绩跟不上,偶尔老师会投诉,但大多是善意的提醒。“儿子自闭症不是他的错,我不用靠隐瞒,撒谎过提心吊胆的日子,堂堂正正进校园,光明正大接受自己应有的受教育权。”坦白后,该争取的权益绝不能少
和意意妈类似,丹丹妈也是一入学就和校长交了底。幸运的是,学校领导很重视,也理解谱系家庭的艰辛。校长甚至主动打电话让丹丹妈来学校食堂上班,以便丹丹出状况时妈妈能及时出现。迟迟妈也选择了坦诚相待,学校还因此印了宣传单发给全校老师和学生,告知迟迟的情况,并邀请大家一起照顾迟迟,迟迟妈还和全校老师成为朋友。而优优妈则在入学后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给班主任,信中罗列了优优的成长历程,做过的干预,在幼儿园遇到的问题和荣誉表彰,以及在学校可能出现的问题、参考解决办法。优优在其他科任老师的课上出现问题时,优优妈也积极逐个和老师沟通。虽说班主任一直觉得她在为淘气的孩子辩护,但其他科任老师也能理解,有的干脆表示,只要不影响老师考核,可以无限度的放任优优自由,总之优优算是有惊无险地渡过了小学。文文妈选择坦白后,主动向校方争取了陪读,并表态“如果孩子陪读也不能适应,影响教学的再做其他选择。”好在校方支持,文文也足够给力,妈妈一路陪读到4年级......顾虑太多,选择隐瞒
和坦白派家长不同,也有不少人因为各种顾虑选择隐瞒或半公开。前段时间,6岁女孩英英刚完成一所私立小学的面试,校长还夸她很聪明。当然,校长并没见过英英的真实状况。英英属于轻度自闭症,但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运动能力不太协调,同龄孩子能跳绳个,她连5个都做不来。“英英在机构很讨喜,那是因为老师有爱心,但去到小学45人一个班,老师真的顾不来。”虽然有所顾虑,但考虑到校长并不负责上课,英英妈打算开学后看情况再说,不希望还没开学就让班主任惦记着班上有个特殊儿童。“等老师发现了,我再说她发育迟缓,运动能力弱,争取得到老师的同情以及理解吧。”英英妈感慨。4岁男孩贝贝妈选择半公开,原因是贝贝属于高功能,智商和普通孩子并无差别,也有一定的荣辱感。贝贝今年准备去幼儿园,他越来越懂事,哪怕是面对友善的熟人,贝贝妈也会谨慎讨论他有自闭症,避免他因感受到自己的问题而产生自卑心理。有不少人担心说了会遭到同龄孩子和其他家长的排斥。5岁的林林目前读大班,林林妈只敢跟老师说他有语言障碍,老师接纳了他,可班上的小朋友对他印象很差,总骂他调皮捣蛋不听老师话,家长们也质疑林林妈在家怎么不教好他!甚至连门卫大叔都来告状,林林做操不排队、影响纪律。一想到林林马上要读小学,林林妈就焦头烂额。还有一些家长害怕孩子被认定有病会被学校赶走。自闭症男孩皮皮爸提到了这样一个案例,皮皮哥哥的邻班有一个男孩,上课经常乱跑捣乱,学校沟通过好几次,但孩子爸爸从不承认孩子有问题。以上家长的担忧,代表了大部分家长的心态。可事实是,家长们也需要理性看待孩子的行为问题,有的孩子上课时无法安坐、或者频繁打人,确实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这时,家长更需要和学校及时沟通,尽量减少孩子为学校和他人带来的困扰。如果学校和老师对自闭症孩子缺乏了解,孩子在学校得不到任何帮助。一旦成为大家眼中的问题学生,再遇到学校氛围不够宽容,孩子大概率还是会劝退。因此,要想孩子真正融入集体,只能靠家长和学校积极沟通,争取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资深老师:坦诚沟通,减少劝退隐患
一位从业近10年的资深康复师建议家长,入学时,最要告知老师孩子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协助的方面,明确建议老师重点